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9 22:53:21
4月19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截至2017年底,完成長江經濟帶31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490個環境違法問題清理整治。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100個,94.3%已經開工整治。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月19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中,97.7%完成保護區標志設置。完成長江經濟帶31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490個環境違法問題清理整治。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100個,94.3%已經開工整治。
張波稱,2017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比例為67.9%,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8.3%,同比減少0.3個百分點。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了持續改善的勢頭。
張波表示,下一步,將圍繞生態環境改善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污染減排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加快生產、生活等污染源減排和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堅決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標志性重大戰役。
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七大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有五項是涉水的標志性重大戰役,而在這其中,黑臭水體治理是重中之重。
盡管我國水污染防治初步取得積極進展,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生態環境部介紹,江河沿岸工業企業密集分布,與飲用水水源地犬牙交錯。
對此,張波介紹,各地要按照有關的法規和技術規范要求,科學合理地劃定保護區范圍。現在的問題是有些地方要么是劃小了,無法有效保護水源水質;要么是太隨意劃大了,監督管理沒有可操作性。
針對監督管理問題,張波進一步介紹,由于歷史原因,已經在水源地里面的違規項目,要創造條件退出來。當然這里面情況非常復雜,比如原來先有的企業,然后職工多了,家屬多了,逐漸形成了一個城鎮、城市,后來又在周邊找了一個水源地,這時要退出來就非常困難。
張波告訴記者,水源地環境保護最大的難點就是歷史和現實交織在一起,有些項目是歷史形成的,有些村落甚至有文化價值、文物價值,有的確實還有重大的經濟價值。
“我們下一步的做法是保護優先、實事求是、統籌兼顧、依法行政,要考驗當地政府在這方面的本領。當水源地受到威脅的時候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么退出這些對水源地有威脅的項目,實在退不出,就要調整飲用水源地。”張波說。
他進一步介紹,今年生態環境部還將聯合水利部,督促各地開展水源保護區的“劃”(劃定)、“立”(標志設立)、“治”(違法問題整治)三方面工作,進一步提高全國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保障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