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7 23:39:1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當獨角獸企業成為目前市場焦點的時候,在人工智能等四大新經濟領域人才爭奪最為激烈的首先是在股權私募行業。不少股權私募使出高薪、股權、分紅等優厚待遇以期“擴軍備戰”,加之近年股權私募的快速發展,在這一行業內,年薪50萬元已僅是基礎。而在當下的招聘季,股權私募求賢若渴,對應聘者的反饋也極其快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以應聘者身份親身體驗到了這點。
由于富士康、小米等新經濟或獨角獸企業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這類企業所在行業領域的人才在股權私募行業也變得炙手可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獵聘網等知名招聘網站上的信息發現,今年股權私募基金的招聘,在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這四大新經濟領域的專業人才成為熱點,尤其是具有相關行業經驗的投資經理,有很大的需求量。
獵聘網的招聘信息顯示,某投資集團在近期招聘PE私募股權投資總監,一次就招聘3人。給出的薪酬待遇是“ED級別固薪稅前100萬~120萬元+獎金”;“D級別固薪稅前70萬~80萬元+獎金”,對于應聘者要求是有股權類投資項目(中后期項目)負責人經驗,投資過3~5個項目,而投資方向主要是TMT(人工智能、高科技等)、醫療醫藥大健康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前海梧桐招聘人工智能基金董事總經理,不但有高薪,還有股份及分紅。而應聘資格要求在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行業擁有三年以上管理經驗,擁有成功案例,投資能力優秀。待遇方面則較為優厚——“年薪+年終獎(年終利潤分成)+股份”,年薪酬為60萬~72萬元。
股權私募對人才的渴求,從股權私募對應聘者的快速反饋上也能看出來。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親身體驗。
3月7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向一家股權私募投遞了一份投資總監職位的求職書,當日下午,16點30分就接到該公司人力資源打來的電話,要求預約面試時間。
對這一現象,時代伯樂健康消費事業部總經理周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5年初股權投資機構差不多是1.3萬家,管理規模4萬億元,從業人員18萬人。而到了2017年底,活躍的股權投資機構差不多是2.2萬家,管理規模達11萬億元,從業人員23萬人。三年間管理機構數量增加了70%,管理規模增加了175%,而從業人員僅僅增加不到30%,所以行業人才供不應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獵聘網上關于股權私募的招聘信息時發現,國內某知名私募基金招聘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AI方向的投資經理,年薪達到60萬~90萬元。還有某知名股權私募基金欲招聘負責TMT、大健康等項目并購業務的股權投資經理,給出的年薪高達70萬~100萬元。而目前私募股權投資經理的年薪多在50萬元左右,這還僅是個起步價。對此引領集團人事總監任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目前引領集團人事招聘小組對股權私募基金經理的薪資調研結果顯示,股權私募基金經理僅基礎年薪50萬元占比高達65%以上。
周波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股權私募基金經理的年薪50萬元起步是市場導向的結果,現在股權投資機構眾多而熟練的投資經理相對稀缺,自然會推高薪酬水平。這兩年股權私募快速發展,而投資經理是股權投資機構的核心資產,尤其是優秀的投資經理,從某種程度上說,誰掌握了優秀的投資經理,就相當于掌握了“印鈔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