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官微 2018-03-07 18:02:34
延華智能與達華智能兩家公司證券簡稱僅一字之差,同在中小板上市;所屬行業均屬智慧城市概念股;從2017年全年業績來看,雖然實現正盈利概率較大,但同比增速都大幅低于預期;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股價閃崩以及持續羸弱都帶來了超過60億元的短期市值崩塌。“雙滑智能”遭遇市場資金的持續遺棄,無疑又成為資金尋求安全邊際愿望的又一種折射。

圖片來源:攝圖網
情人眷侶中,可以“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難兄難弟中,卻一個是實控人變更帶來的63億元市值淪陷,一個是踩雷樂視帶來的60億元市值崩塌。
繼延華智能(002178)2月上旬和中旬連續8個跌停之后,同屬智慧城市概念的達華智能(002512)3月7日也迎來了二級市場股價的連續第3個跌停,股價表現之弱,大有“東施效顰”般復制前者的架勢。
對比來看,延華智能與達華智能有頗多相似之處:
兩家公司證券簡稱僅有一字之差,且同在中小板上市;所屬行業均與炙手可熱的智慧城市沾親帶故;從2017年全年業績來看,雖然實現正盈利概率較大,但同比增速都大幅低于預期;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股價閃崩以及持續羸弱都帶來了超過60億元的短期市值崩塌……“雙滑智能”的集體淪陷,無疑成為二級市場資金尋求投資安全邊際的欲望越發變強的又一注腳。
對于延華智能及其大股東來說,近一個月最為忙活的,要屬于一項重大資產購買。但細看這次重大事項,又折射出主導者頃刻之間的“風云突變”。
延華智能在今年2月7日接到控股股東雁塔科技函告,為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提升核心競爭力,雁塔科技擬籌劃重大事項,可能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資產購買。但是在3月1日,這次籌劃便正式變更。
當日,公司收到雁塔科技的通知,鑒于繼續推進本次重大事項將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雁塔科技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倘若將2月期間春節等節假日因素刨除在外,雁塔科技從籌劃收購到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僅僅用了兩周時間。“高效”的表象背后,是否涉嫌草率,尚不得而知。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投資者給出的回應是用腳投票。雖然控股股東上海雁塔科技方面表示,計劃自2018年2月12日起的未來9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的比例在公司總股本的5%到11%之間,但是并沒有阻止延華智能股價的持續狂瀉。截至3月7日午盤,延華智能股價報收于6.83元,較雁塔科技方面發布擬增持公告之際仍然下跌了15%左右。
延華智能的股價走弱,事發突然。最早要回溯到2017年12月。
當月下旬,延華智能股票攜一紙實控人擬變更的公告復牌。
公司原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胡黎明與雁塔科技于2017年12月19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和《投票權委托協議》,胡黎明將其持有公司的6739萬股股份協議轉讓給雁塔科技,占公司總股本的9.41%;同時,將其另行持有的6739萬股股份對應的投票權委托給雁塔科技行使,也占公司總股本的9.41%。由此,雁塔科技將成為擁有投票權最多的第一大股東和控股股東,其潘暉也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雁塔科技公司股票于2017年12月20日開市起復牌,但股價表現一直溫而不火。一直到公司完成控股權轉讓,并有部分高管辭職后,事態才風云突變。2018年2月5日,當天午后剛剛開盤,所有投資者還沒有回過神來,延華智能便從平盤位置閃崩跌停,逾31萬手封單將試圖出逃的資金悉數悶殺。

根據公告,雁塔科技本次股份的接盤價格為每股12.49元,轉讓價款共計8.42億元。該價格相對于此前延華智能停牌時13.85元的每股價格而言,還存在一定的折價。但是由于本次交易的本質是“買一送一”——買9%股權多送9%表決權,按照延華智能3月7日午盤價格計算,倘若不將相關表決權委托囊括在內,雁塔科技接盤后所持有股票的市值已經縮水近4億元;而延華智能在此前后更是錄得了總市值高達63億元的大幅縮水(按照公司停牌前15.67元的最高價格計算)。
由此來看,不僅新晉方做了一筆很不劃算的買賣,而且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延華智能的兩屆實控人均問題重重。早在2016年12月29日,胡黎明便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其因涉嫌內幕信息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立案一案于2016年12月27日開庭審理;而新晉實控人潘暉也被媒體爆出與"當代系"相關人員名字重合,且潘所持股的一家公司為"當代系"關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控股股東終止籌劃重大事項之后,雁塔科技表示,仍看好本次涉及的標的資產,將繼續協商、溝通相關后續事項,不排除將來會采取其他形式的合作。這能否重新支撐起市場預期,我們拭目以待。
與延華智能的“高效變卦”不同,達華智能似乎對“花式停牌”玩得更6。
2017年12月6日,達華智能因擬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申請股票停牌,并于2017年12月20日和2018年1月4日分別因賣出資產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申請股票繼續停牌。
自然這沒有逃脫嚴監管背景下交易所的“法眼”。1月8日,深交所向達華智能發去關注函,關注到公司停牌期間停牌原因不斷變化,包括定增變配股,此后又出售資產、擬簽署戰略合作等。
但真正導致達華智能市值坍塌的最重要的導火索,無疑是遭遇了樂視黑天鵝。
截至2017年末,達華智能子公司深圳市金銳顯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對新樂視智家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應收賬款余額為1.46億元,且因債務人新樂視智家及其控股股東樂視網存有大量因資金短缺而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的負面信息,有明顯減值跡象,公司擬單項計提該應收賬款15%的壞賬準備,約2193萬元。
2017年前三季度,達華智能實現凈利潤7382萬元,同比還略增18%。而在三季報中,公司也曾對2017年全年經營業績的預測,公司當時預計2017年度凈利潤區間為1.19億元至1.99億元,變動幅度在-25.00%至25.00%之間。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一方面,高達8000萬元的巨大區間,在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中已屬罕見;另一方面,超過2100萬元的壞賬準備計提,對公司去年業績的影響也絕對不容小覷。
市場資金永遠是嗅覺最為敏銳的聰明人。就在達華智能停牌前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迅速閃崩,高位跌停,創下自2016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與延華智能實控人被媒體指責“迷霧重重”相比,達華智能的實控人則面臨著更為實際的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公司實控人蔡小如處于質押狀態的公司股份共計2.01億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總額近八成。倘若達華智能股價依然持續羸弱,相關質押將遭遇平倉風險。
無論是延華智能還是達華智能的市值淪陷,實際上都折射出資金對于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強烈愿望以及對于短期風險的極度厭棄。在市場資金“口味”生變的背景下,兩家公司,無疑都在遭遇業績下滑與估值調整以便實現匹配的“煉獄”。
延華智能2月27日晚間發布2017年年度業績快報稱,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754.8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38.04%;營業收入為11.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8.34%;基本每股收益為0.04元,較上年同期減33.33%。
達華智能2月26日晚間發布2017年年度業績快報稱,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7.83%;營業收入為34.7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0.82%;基本每股收益為0.1566元,較上年同期增7.78%。雖然仍然預計同比增長,但是對于此前的擁躉資金來說,同樣因為一筆計提遭到了當頭棒喝。
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受到明顯壓制。尤其隨著年報逐漸披露,市場階段性回歸盈利為主導的狀態,前期漲幅較大的白馬藍籌面臨業績過關考驗,一旦業績不達預期將面臨較大的資金流出壓力,或引發市場對于同行業、同產業鏈、相似概念的再審視,交易通道擁擠下的流動性風險便開始逐步暴露。
這一點,無論從此前白馬藍籌的短期調整來看,還是從流出的資金逐漸進入此前超跌、機構配置較低的中小創,填平部分價值洼地的角度來看,都在不斷得到印證。而“雙滑智能”遭遇市場資金的持續遺棄,無疑又成為資金尋求安全邊際愿望的又一種折射。
畢竟,對于延華智能和達華智能而言,雖然均身處智慧城市的廣袤藍海之內,但投資者所需要的,卻遠不僅是“好賽道”,而是“好公司”以及“好價格”。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官微(ID:lianhuacaijing)作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