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4 23:36:01
除了地域自身特色,重慶旅游的發展還將“外延”,劉旗表示,重慶旅游今年開始,將重心轉向“國際化”,嘗試以市場化方式搭建“國際旅游平臺”。
每經編輯|余蕊均 謝孟歡
每經記者 余蕊均 謝孟歡 北京全國兩會現場報道 每經編輯 趙橋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重慶正迎來開放機遇。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旅游局局長劉旗在駐地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采訪。他表示,重慶旅游今年開始將重心轉向“國際化”,嘗試搭建市場化的“國際旅游平臺”,“聚焦國際化,這是戰略重點的轉移。發揮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特殊區位優勢,做實做靚‘內陸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過去一年,重慶旅游建設力度加大、旅游收入增長25%。在此基礎上,重慶提出,加大力度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
43大項目、1704億元投資額,去年11月14日,在重慶重大旅游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兩項亮眼的數據,顯示出重慶旅游的潛力。
就在這批項目簽訂的前一個月,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發布的城市旅游影響數據顯示,重慶以旅游業收入平均每年增長14%位列全球發展最快的10個旅游城市榜首。
據劉旗介紹,當前,重慶正發揮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特殊區位優勢,以做實做靚“內陸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為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動旅游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為重點,構建大旅游格局。
具體而言,重慶市內各個區域強調協調發展,突出自身特色。“比如主城區九區,基本是純城鎮常住人口,這個區域著重發展都市旅游;在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這個板塊主要做康養和民俗文化;渝東北地區就圍繞長江三峽打造長江黃金旅游帶;渝西則主要是川渝、成渝相向的重要接壤地。”劉旗介紹道,重慶當前從主城區、渝東南、渝東北、渝西四個板塊因地制宜發展旅游,做出當地的自身特色。
在此背景下,重慶的旅游數據也頗為亮眼。《重慶日報》、攜程集團聯合發布《2017年重慶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重慶接待游客5.4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3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2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8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9.4億美元,分別增長13%和15%。
除了地域自身特色,重慶旅游的發展還將“外延”,劉旗表示,重慶旅游今年開始,將重心轉向“國際化”,嘗試以市場化方式搭建“國際旅游平臺”。
“聚焦國際化是戰略重點的轉移,我們正在嘗試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搭建國際旅游平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劉旗說,成都、昆明、貴陽等各地的旅游資源都可以進入,一旦市場化之后,就打破了地域界限。就像馬云在杭州搭建的淘寶一樣,不只是杭州人民受益,而是全國人民都受益了,甚至全球人都受益。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家樂、民宿、體驗式農業等產業形態的興起,讓鄉村旅游成為熱門,十足吸睛。
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達25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
然而,在鄉村旅游熱的背后,不少問題也隨之曝出,農家樂高價宰客、性價比低,鄉村生態破壞,多地惡性競爭……鄉村旅游在快速發展的狀態下,也亟待規范。
劉旗表示,當前的鄉村旅游發展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方“開發無序,管理無序,鄉村旅游成了就像區塊鏈一樣的熱概念”。
如何規避問題?“熱產業需要冷思考,才能避免‘過熱’帶來發展上的弊端。”劉旗表示,當前鄉村旅游開發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任何發展過程都要“交學費”,而未來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所在。“在本次兩會,我的提案就針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提出建議、解決問題。”劉旗說。
劉旗進一步說,規范化發展,防止鄉村旅游破壞性、重復化過度開發極其重要。
(實習生黃名揚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