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7 01:19: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星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星
十九大召開之后,“自由貿易港”概念一夜走紅,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自由貿易港和自貿試驗區相比,存在哪些異同?在哪些方面將有所突破?中國版的自由貿易港又將如何布局?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
NBD:自由貿易港與自貿試驗區相比,有哪些差異?
張建平:自貿試驗區是走向自由貿易港的一個中間形態。理解自由貿易港,關鍵要抓住“境內關外”。也就是從地理層面來看,它是在中國境內,但從行政監管來看,則是在海關管理關卡之外。這種“境內關外”的運作模式是與自貿試驗區最大的差異。
為什么說自貿試驗區是走向自由貿易港的一個中間形態,因為當前自貿試驗區內的保稅區和保稅港,與自由貿易港的功能定位是較為相似的。但保稅區和保稅港主要針對保稅商品和保稅物流,與自由貿易港相比,范圍和功能更加狹窄一些。
NBD:中國版的自由貿易港有可能對標國際上哪些國家和地區?自由貿易港在哪些方面能為企業帶來更好的政策便利?
張建平:國際上成熟的自由貿易港區多位于海運歷史悠久、市場機制比較完善的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德國漢堡自由港、迪拜自由貿易區、韓國釜山港、新加坡自由港等。中國港口吞吐量和規模處于世界前列,對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較高。新加坡自由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優勢明顯,可能與中國的情況更加相似。
我們現在的自貿試驗區,在稅收方面是沒有優惠政策的,金融離岸賬戶的設立還處在試驗當中。而自由貿易港屬于關外,在貨物流通方面不涉及到關稅。此外,自由港在資金流動的便利性和跨境資金服務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優勢。這些優勢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將是巨大的政策紅利。
NBD:中國版的自由貿易港將如何布局?
張建平:國家層面的總體方案還沒有出來,從理論上來講,自由貿易港包括海港、陸港、河港和空港。國際上大多數運作比較成熟的自由貿易港集中在海港,因此上海有望先行先試。
真正發展成自由貿易港還需要有更加規范的管理方法和成熟的風險管控機制。自由貿易港的自由度遠遠大于自由貿易區,越自由,潛在的風險也就越大。所以剛開始肯定是在發展比較成熟、管理機制比較完善的地方先行先試。至于其他內陸城市和自貿試驗區,就需要看其條件是否具備,我認為這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