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7-11-03 22:51:56
距離A股上次舉牌潮,已經過去很久了。如今,似乎舉牌題材已經逐漸銷聲匿跡了。然而,記者通過數據和消息梳理發現,在這個冰凍的題材下,其實正在暗流涌動。有通過三方交易成功完成股權轉讓的,有在增持過程中由于高股價和股權爭斗被深套的,也有在考慮舉牌的下一步計劃后停止增持的,上市公司舉牌的眾生相一覽無余。
A股自2015年下半年興起的舉牌熱潮到了今年逐漸退去。以剛剛過去的10月份為例,A股僅有的卓翼科技和建研集團兩家上市公司被舉牌甚至沒有引起市場的絲毫注意。而去年10月,永安藥業、四環生物、北京銀行、*ST昌魚、麗江旅游和*ST坊展6家上市公司被舉牌則一個比一個吸引市場的眼球。
“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隨著舉牌退潮,眾生相浮現:有舉牌方通過連續增持入主上市公司,隨后主導的并購重組卻九死一生,無奈只好“金蟬脫殼”;有舉牌方不計成本大肆舉牌,甚至不惜“杠桿舉牌”,最后卻落得個高處不勝寒,不料想“騎虎難下”;有舉牌方在熱潮退去后終于冷靜下來,仔細計算得失,最終選擇“懸崖勒馬”。
11月2日,宋曉明執掌的長城匯理通過財產份額轉讓的方式主動交出了亞星化學控股股東的帥位,持股比例由23.6%降至10.4%。而這23.6%的股權,正是長城匯理在去年4-7月的短短三個月內通過連續四次舉牌取得。而僅僅一年多后,長城匯理就開始施展“金蟬脫殼”之術,看似從容不迫,實則無可奈何。
宋曉明被稱作“并購教父”,在入主亞星化學后,長城匯理也旋即表示將通過產業并購、整合等方式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和資產質量。可事與愿違,在其主導的重大資產重組于11月1日宣布終止后,長城匯理黯然轉身。曾幾何時,舉牌方通過連續舉牌入主上市公司后主導的并購重組風起云涌,但潮水退去,卻留下了一群“裸泳者”。
“大多數舉牌方不具備產業背景,其主導下的重組大多是收購第三方資產,也就是‘三方交易’。一方面,‘三方交易’考慮的更多是業績而不是產業邏輯,這容易讓舉牌方和原管理層形成對抗;另一方面,‘三方交易’側重于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所以很多是跨界并購,這無形中增大了通過審核的難度。”華泰聯合證券董事總經理勞志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與上述相比,舉牌一兩次,輕倉埋伏重組股,即使沒押中寶,甩手的時候顯然要更為從容。今年年初,中科招商宣布計劃清倉式減持手中的大連圣亞、綿石投資、祥龍電業等八只股票,而這些股票均是中科招商在2015年7、8月股市大幅波動期間“掃貨”而來,也大多只是一兩次舉牌,當初參與不深,此時甩起手來自然更加從容。
無奈也罷,從容也罷,能夠“金蟬脫殼”的舉牌方終歸是幸運兒。與之相比,很多舉牌方在一路舉牌的過程中不斷推高增持成本,甚至在遭遇原控股股東反擊時不計成本大打股權爭奪戰,如今落花流水春去也,卻落得個高處不勝寒。在去年以來的百余起舉牌事件中,不少舉牌方已被深度套牢,很多甚至浮虧30%以上。
以喧囂一時的宜昌長金舉牌*ST昌魚為例,去年6月以來,宜昌長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多次舉牌*ST昌魚,至今年3月21日持股比例達到19.98%。增持明細顯示,宜昌長金及其一致行動人總計耗費10.26億元,以此計算成本價大約為10.09元/股,而截止最新收盤價,*ST昌魚的股價只有7.69元/股。
浮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杠桿舉牌”之下的浮虧。“一方面,如果是長期看好公司發展,大不了以時間換空間;另一方面,控制權是有溢價的,所以對于成為控股股東的舉牌方來說,浮虧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是用杠桿資金舉牌的話,浮虧造成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蘊藏著很多風險。”北京一大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以上海領資舉牌新黃浦為例,今年一季度,上海領資通過三次舉牌拿下新黃浦15%股權,截至三季報持股比例達17.64%。粗略計算,上海領資的舉牌平均成本接近20元/股,而新黃浦的最新收盤價為16.65元/股。重要的是,上海領資的舉牌資金中絕大部分都來自于通過股權質押和信托計劃撬動的杠桿資金。
隨著舉牌落潮,有人“金蟬脫殼”,有人“騎虎難下”,時移則世易,有人在考慮舉牌后的下一步計劃時不得不“懸崖勒馬”。梳理去年以來的百余起舉牌事件可以發現,絕大多數舉牌方在舉牌后都計劃在未來6個月或12個月內繼續增持或者不排除繼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但是,很多舉牌方卻在增持計劃發布后沒有了下文。
以天目藥業為例,今年年初,匯隆華澤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四度舉牌天目藥業,持股比例達到20%。對此,天目藥業緊急停牌謀劃反擊,匯隆華澤也不甘示弱,在3月底明確表示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增持2%至5%股權。但是,天目藥業近日發布的三季報卻顯示,匯隆華澤的持股比例停留在了20%。
實際上,如果匯隆華澤執行上限5%的增持計劃,便將超過長城集團成為天目藥業第一大股東。但是,考慮到舉牌熱潮中股權爭奪戰留下的一地雞毛,舉牌方變得愈發理性。最終,天目藥業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時表示,長城集團、匯隆華澤及天目藥業管理層于5月6日初次見面,雙方作了初步溝通,建立起了有效的聯系和交流渠道。
另外,隨著舉牌落潮,增持到4.9%便“懸崖勒馬”的“準舉牌”愈發流行。“‘準舉牌’的好處一是可以不受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規則的限制,進出更加靈活和自由;二是可以免于公告,以免暴露之后引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反擊,特別是對于很多財務投資者來說更是如此。”上述大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來源:中國證券報微信公眾號(ID:xhszzb) 記者 任明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