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夜讀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和慷慨的給予者,誰更容易晉升?答案讓人意外

LinkedIn 2017-10-29 22:29:48

“親,能不能幫我改下PPT呀?”

“話說~你最近有沒有空幫我寫篇文章啊親愛的?”

“誒你是不是認識xxx?幫我介紹一下唄,我正好有事找他。”

這些請(ma)求(fan)是不是每天也出現在你的微信里?你都答應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是工作表現最差的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抱大腿,要抱得合情合理

大學里,你遇沒遇到過小組作業抱大腿的人?學霸把題做出來并核對完畢,他馬上把作業按照教授要求的格式敲進電腦并打印出來交上去。

你問:學霸為什么不介意跟他一組?

因為他在學霸忙著做題的時候絲毫不添亂,又高質完成了小組作業里最沒技術含量又最耗時的環節,還不care(在意)組員名字里他排在第一還是最后一個。

這么勤懇又有自知之明的組員,你不想要嗎?

你又問:學霸難道不知道其實他沒有做任何實際性的貢獻嗎?

當然知道。但學霸更懂不敲作業就能給自己省下來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對自己的價值遠遠高于跟他置氣。

這個故事里的“他”就是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么是最快的達成方法,并在不惹火任何人的情況下,完成自己的目標。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一詞來源于北大教授錢理群的文章《大學里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樣的人:

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而且是精心設計,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

誒,看起來不錯啊?

那我們都去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吧。

忍氣吞聲,還是以牙還牙

沃頓商學院Adam Grant教授把人分為三個類型:giver(給予者),taker(接受者),和matcher(匹配者)。

給予者:大部分時間都在付出的人,他們積極奉獻不求回報。甚至花在幫助別人上的時間和精力比完成自己的任務都多。

接受者:傳統意義上的利己主義者。做一切事的出發點都是“你能給我什么?”“我能從中得到什么?”

匹配者:夾在給予者和接受者中間的人。我們所謂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可以說是和匹配者最為接近。

在調查了全世界各個行業里超過30000名員工之后,Adam Grant教授發現19%的人是接受者,25%是給予者,而剩下56%的人都是匹配者。

誒,這不是正好說明了很多人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看數據的話,確實更多的人在給予者和接受者中搖擺不定。

一般人給予幫助的方法是“你幫我做x的話,我就幫你做y”,這樣的習慣就把他們很準確地放到了給予者和接受者的正中間。這也是大部分人認為的最合理也最公平的處事方法,在學校、職場都如此。

但是匹配者人數上的眾多并不說明成功人士中匹配者最多。

Adam Grant教授發現在各個行業中工作表現最差的就是給予者,因為他們太忙于幫助別人,正所謂“人善被人欺”。

諷刺的是,他們最愛說的話就是:

我特別樂于助人。

不會給自己設底線的給予者往往最后沒時間和精力顧好自己的事。我們并不批判付出,而是希望有個合適的度。

那接受者呢?是不是好事都被他們占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他們的考核成績確實更好。

接受者從給予者那里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后,成功踩著給予者“上位”。但他們敗在了匹配者手下。

像前文提到的,匹配者習慣的工作方式是互幫互助,所以很看不慣接受者一味只有索取的個性。他們會利用一切機會“伸張正義”,成功扳倒自己看不順眼的接受者。

所以,表現最好的是匹配者嗎?

并不,又是給予者。

給予者雖然犧牲了自己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但將近40份研究表明,他們對公司整體是最有益的。

懂得掌握分寸的給予者在大方分享經驗、無私提拔新人的同時,還提高了整組的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從而減少了公司成本。

對公司整體最有益的人往往最能得到領導提拔和重用,從而越走越高,越走越成功。

給予,接受,或者匹配?

所以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

總的來說,不是接受者就好。

像前文提到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可以在不得罪任何人的前提下達成自己的目標。

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合邏輯,為人處事很圓滑。甚至很多時候別人都不忍心拒絕他們,因為給出的交換條件很合(you)理(ren)。

這并不是錯的啊。

匹配者之所以占了超過一半的比例就是因為這是最安全也最靈活的處事方法。既不是“老好人”,也知恩圖報。

錢理群教授曾嚴厲批判過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這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卻恰恰‘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個人來說,其實是將自己套在了‘名韁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那些昏官的。

但他也被嚴厲地懟了回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一個人還在愁下頓飯錢從哪來的時候,我們如何要求他一定要有超越一己私利的關懷悲憫和承擔意識(當然有的話是很值得稱贊的)。

雖然我們沒有那么desperate(不顧一切的),但成為匹配者不可恥。大家都懂很多時候是生活所迫嘛。只要不被欲望蒙蔽了雙眼,不跌破底線,做一輩子的匹配者也不一定是壞事。

然而,想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就要學會給予。

怎么給予呢?

人脈專家Adam Rifkin給出過一個“五分鐘方法”。你不需要做新一代甘地,也不用等到像巴菲特一樣有錢才能給予。

你只需要每周或者每月花五分鐘做件小事,就能累積下來為公司做出大貢獻。

你可以在會議上感謝一下默默為團隊付出的同事,也可以幫新來的實習生改一下報告里的格式錯誤。

給感冒的組員遞張紙,或者提醒大家明天要下雨這樣的舉手之勞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Adam Grant教授還給了給予者一個很重要的建議: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善心。

學會評估什么對自己最重要,懂得拒絕那些不重要不緊急的請求,你就離金字塔頂端又近了一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后

如果你是個匹配者,要知道你并不孤獨,不用為自己的左右逢源感到羞愧。希望你能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處事方法,少計較些得失反而會有更多回報。

如果你是個給予者,懂得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會助你一臂之力,成為表現最好的一員。

如果你是個接受者……希望你懂有句話叫what goes around comes back around,“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插入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來源:LinkedIn(ID:LinkedIn-China)
作者:白姑娘
原標題:《現在的90后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嗎?》

責編 李語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夜讀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