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29 21:14:23
截至今年9月,橫琴金融類企業合計6063家,注冊資本達7506億元。而在最初被設立為國家級新區的2009年底,橫琴的金融機構僅有1家農信分社。
作為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三個片區之一,橫琴受益于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并優化了營商環境。橫琴方面表示,橫琴不斷完善本地扶持政策與服務平臺,陸續出臺了私募投資基金、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小貸、融資性擔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促進金融業態繁榮、集聚發展。
每經編輯| 邱德坤
圖片出自:廣東自貿區官網
每經記者 邱德坤 每經編輯 楊歡
如果一個自貿片區含著“金鑰匙”出生,后期成長得順風順水,這似乎理所當然。而一個自貿片區先天不足,后期卻大有所為,這就值得外界關注其成長的背后故事。
珠海橫琴新區片區(以下簡稱橫琴)就頗有些“逆襲”意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橫琴得到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橫琴金融類企業合計6063家,注冊資本達7506億元。橫琴方面表示,橫琴自2009年成為國家級新區,2015年設立為自貿試驗片區,其金融業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
要知道,在最初被設立為國家級新區的2009年底,橫琴的金融機構僅有1家農信分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內的三個片區各有優劣,它們的競爭,也從側面反映了全國11個自貿試驗區的競爭狀態。
那么,橫琴在金融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它到底發生了什么?身處珠海的橫琴,在珠三角城市群間的激烈競爭中,又將如何應對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以下簡稱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以下簡稱前海)的強大優勢呢?
“逆襲”并不容易。橫琴的“逆襲”,還在路上。
追趕
事實上,與南沙、前海相比,橫琴的先天條件并不優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發現,截至今年上半年,珠三角9市的經濟總量排名,廣州、深圳分列第1、2位,珠海排名第8位。
橫琴,是珠海的橫琴。橫琴,需要奮起直追,尤其是幾乎一張白紙的金融業。
2009年至2016年,橫琴金融業從0.3億元增加到14.02億元,年均增速73%;金融類機構從1家,增加到3716家,年均增速223%;截至今年9月底,橫琴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超2.4萬億元。
令人驚訝的增速背后,新興類金融企業占比較大。
橫琴方面提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新興金融類企業5995家,包括:投資類公司4459家(股權投資類企業2665家)、資產管理類1034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66家、私募基金605只,該類截至10月12日)、融資租賃類243家、商業保理32家等。
如今,橫琴的金融機構、人才、資金、信息等各類金融要素集聚,形成了具有橫琴特色的金融生態。
引力
作為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三個片區之一,橫琴受益于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并優化了營商環境。
橫琴方面表示,橫琴不斷完善本地扶持政策與服務平臺,陸續出臺了私募投資基金、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小貸、融資性擔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促進金融業態繁榮、集聚發展。
同時,橫琴開展了多項金融創新,產生了強大的引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橫琴參與、入選了廣東自貿試驗區9項金融創新案例中的8項。其中,全國首發具備身份認證、信用資信查詢、金融服務三大功能的“商事主體電子證照銀行卡”,并作為“政府智能化監管服務新模式”內容,入選2015年全國自貿試驗區八大“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另外,橫琴還在全國首次開展跨境住房按揭貸款試點,便利港澳居民在自貿區置業。
這正是橫琴的引力所在。
競爭
不過,橫琴的“逆襲”之路尚未完成。
在實地調研過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三個片區后,中山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麒麟感到,橫琴在短期內發展金融業仍有掣肘之處。
王麒麟指出,各地的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方面的改革,有一個難題,即很多改革都要獲得中央的權限許可。以廣東自貿試驗區為例,前海在金融方面的改革權限可直達中央,而橫琴在這方面直達中央的權限較弱。
這意味著,橫琴在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試方面,很大程度上會慢于前海。
當前,前海的金融業已具有強大優勢。
記者此前曾報道,截至今年6月,前海注冊持牌金融機構213家(含分支機構),類金融機構及金融相關服務機構5.46萬家。目前,前海已經成長為我國重要的跨境金融中心和新金融、類金融機構聚集區。
同時,據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2016—2017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在金融創新的排名上,前海僅次于上海,排名第2,南沙與橫琴分列第4和第6。
從城市競爭的角度,深圳對金融企業的吸引力遠高于珠海。
王麒麟稱,深圳的金融業擁有龐大基數,并且前海的金融發展遠高于深圳整體水平,可以反哺深圳。而橫琴在培養金融環境上,相對來說仍是一名“新生兒”,發展要依托于珠海市。據今年9月發布的第九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三甲依次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王麒麟進一步指出,珠三角城市群之間會有所分工,在珠三角各城市的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即使橫琴推出一些平臺和扶持政策,深圳金融環境的吸引力會吸附廣州和珠海的金融人才,人才之間的流動加速了城市競爭。
特色
那么面對前海的強大優勢,橫琴未來將如何發展其金融業呢?
王麒麟認為,前海吸引的金融企業是面向全球,橫琴要針對某一類群體,不能再走前海的路。比如,橫琴的目標,就是吸引港澳的企業,因為那邊的很多家族企業想要回到珠海,這是可行的,而不是泛泛地尋找。
橫琴方面提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橫琴的港澳金融企業115家,注冊資本合計582.92億元。
在今年5月,記者就了解到,橫琴將依托粵港澳三地的區位、市場、體制優勢,發揮橫琴新區和自貿區的政策疊加效應,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全力建設粵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區,構建與葡語系、拉美國家金融合作平臺,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金融服務重要節點。
橫琴方面提到,將推動金融服務領域擴大對港澳地區開放,圍繞休閑旅游健康、高新技術、文化科教、商務服務等產業發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服務需求。記者發現,這也正好符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對橫琴的區域布局劃分。
這意味著,雖然橫琴很難成為金融中心,但是依舊能獲得在特色金融上的分工。
同時,橫琴仍在很多方面是與前海處于同一起跑線。王麒麟在南沙調研時獲得一個啟示,前海有的東西,不一定南沙就做不到。比如,風控系統是涉及到央行的一些權限,但也牽涉地方對這些權限的把握,南沙在檢驗檢疫的風控就做得強于前海,所以橫琴可以考慮在金融業的某一方面獲得一些突破。
記者覺得,橫琴在金融業上的“逆襲”,也許很難總量領先,但可以成為“不一樣”的橫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