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廣東征求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意見?惡意騙補者將被“拉黑”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6 23:55:47

根據第一電動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9月,共有34省市出臺38項新能源汽車補貼相關政策。近日,廣東省也發改委下發了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征求意見稿。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歐陽凱    

_____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10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廣東省發改委官網了解到,其近日下發了《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省級財政補貼政策(征求意見稿)》,補貼對象為消費者,補貼產品包括在廣東省銷售并初次注冊登記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與其他省市補貼政策相似的是,廣東規定,2017年1月1日起注冊登記的車輛,為國家補貼的50%;燃料電池汽車地方補貼不低于4500元/KW(根據車輛燃料電池額定功率計算單車補貼額),地方補貼額不超國家補貼。

根據第一電動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9月,共有34省市出臺38項新能源汽車補貼相關政策。在34省市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方面,21省市均按國家補貼標準的50%執行,剩余其它省市則制定了各自不同的補貼標準,有的按國家補貼標準的46%執行、有的按40%執行,不等。

申請補貼車輛有五個“門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今年注冊登記車輛享受到的補貼不同的是,對于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注冊登記的車輛,廣東規定其補貼為國補的100%。事實上,從今年1月起,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標準降低,根據規定,中央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

不過,想要拿到廣東的省級補貼并非易事。記者從征求意見稿中看到,廣東給申請省級補貼的車輛設定了五個“門檻”。

總體來看,前兩個門檻是針對車輛登記要求。首先要求車輛應為納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車輛并在廣東省內銷售并初次登記注冊;其次,生產廠商或經銷商已完成車輛銷售、開具發票及消費者完成車輛上牌等事項,并接入新能源汽車監測平臺且能夠實現車輛監測數據實時交換。

中間兩個門檻則是針對車輛運行要求。意見稿規定,非個人用戶申請補貼,車輛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對行駛里程不達標的,應在達標后申請補貼,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已申領補貼的個人購買車輛,累計行駛里程未達到3萬公里的不得過戶給非個人用戶。此外,在該政策出臺前,已過戶車輛涉及非個人用戶的,累計行駛里程均需達到3萬公里才可申請補貼。

去年12月29日,工信部下發《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非私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要超過3萬公里才能領取國家補貼,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實施。

一位新能源汽車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注冊登記的車輛大部分都還達不到3萬公里指標。此前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就表示,3萬公里指標無形中也給新能源車企業帶來新的任務,即發動業務人員賣車之余要盯著老客戶趕緊跑車,要不錢補貼給客戶了,企業拿不到國家補貼,日子不好過。

最后一個門檻則是針對車價。意見稿規定,申報省級補貼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不得高于同型產品全國平均價格的30%。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廠商,應當如實提供在廣東省銷售車型的車輛在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詳細銷售價格情況、全國平均價格(包括加權平均價格和算術平均價格,計算時去除最高和最低價格),必要時提供合同及發票。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補貼是新能源汽車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和全國統一的國家補貼不同,地方補貼額度會因各地而有所不同,相同型號的新能源汽車,在不同地區的售價卻可能因為地區補貼政策的不同而天差地別,此舉也能有效防止虛高車價騙補。

建立騙補懲罰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此次廣東的征求意見稿中,也針對騙補行為建立了詳細的懲罰機制。根據意見稿要求,各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牽頭部門、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或委托第三方核查等方式,對新能源汽車運行情況和資金進行跟蹤檢查。

對于騙補行為,意見稿列出了多種情形,包括車輛信息與申報材料不符、車輛產品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一致性不符、提供虛假技術參數和銷售信息、車輛獲得地方財政補貼資金后長期閑置等情況、存在騙取地方補貼等違法違規行為,車輛發生爆炸、起火、漏電等重大安全事故且未及時處置,產品質量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等均被列入騙補情形。

意見稿指出,出現上述情形的,一經查實,將收回或扣減相應財政補貼資金,并視情節輕重采取暫停地方補貼,取消商標車型在廣東推廣應用資格,取消生產、銷售企業和產品在廣東推廣資格等措施,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及相關人員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的國家財政補貼政策已進一步提高了企業準入門檻,從企業設計開發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售后服務能力和產品技術性能、質量保證能力等方面提高了準入門檻,并強化了安全監管要求。

“對于惡意騙補的企業個人,按規定列入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黑名單實施聯合懲戒。對協助企業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補貼資金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意見稿給予了明確要求。

早在今年5月,廣東便開展了針對2015年度新能源汽車省級補助資金的核查工作,核查的要點包括了新能源汽車終端客戶車輛是否存在閑置,以及是否存在虛高車價騙取地方補貼等情況。針對拒不提供材料的經銷商和廠家,廣東省發改委提出建議,或將其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黑名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汽車 惡意騙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