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9 15:45:45
國企改革又有新篇章。陜西近日發布了一份國企改革成績單,其中陜煤新型能源公司116名員工持股9.76%,成為陜西此次國企改革首個員工持股國有企業。
每經記者|張靜 實習編輯 任芷霓 實習記者 任鋼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任鋼 每經記者 張靜
每經實習記者 任鋼 每經記者 張靜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今年1至8月,陜西省國資委36戶監管企業累計利潤總額201.8億元,同比增加117.7億元,增長139.9%,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9%。
日前,在陜西省政府新聞辦例行記者會上,陜西國資委向外界交出了一份陜西國企改革的成績單,除提前完成國資委監管企業全年利潤目標外,陜西能源集團、有色集團、金控集團、糧農集團4戶企業國有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方案獲批復。
此外,陜煤新型能源公司(以下簡稱陜煤新能源)116名員工持股9.76%,標志著本輪國企改革陜西首個員工持股國有企業誕生。
9月20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主題系列發布會,陜西省國資委對外公布了陜西省首輪國企改革成績單。今年1~8月,陜西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603.8億元,同比增長22.2%;實現利潤總額201.8億元,同比增長139.9%;陜煤集團、陜西榆能集團、陜西能源集團等7戶企業利潤均超過10億元。
據了解,今年陜西省國資委計劃目標是實現利潤總額200億元,已提前4個月完成了全年利潤目標考核任務。
陜西省國資委主任胡保存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陜西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增長最強勁的煤炭工業量價齊漲,效益大幅提升。全國全省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促進國有企業效益大幅度提升。
此外,根據《陜西日報》報道,在推動陜西省屬企業市場化債轉股方面,陜煤集團與金融企業簽訂845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已落地債轉股融資額達372.5億元,實際落實金額約占全國的50%,從而成為全國已落地債轉股規模最大的企業。
延長新能源等18戶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轉讓國有股權,交易額20.69億元,增值24.3%。充分利用債券市場籌措發展資金,中陜核等6戶企業發行票據和債券830億元。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三月,陜西省全面啟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和薪酬分配差異化等六項改革試點工作。目前,陜西能源集團、有色集團、金控集團、糧農集團4戶企業國有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方案獲批復,首批4戶員工持股試點企業方案已全部批復。
在已獲批復的陜西首批4戶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中,陜煤新能源116名員工持股9.76%,標志著本輪國企改革陜西首個員工持股國有企業誕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陜煤新能源原系陜煤集團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去年年底,陜煤新能源經陜煤集團董事會批準,在西部產權交易所掛牌并公開征集到民營企業陜西億杰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為戰略合作伙伴。今年3月,公司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員工持股改革方案及符合條件的入股員工名單。4月,陜煤新能源與陜西億杰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簽訂增資擴股暨混合所有制改革協議,新增注冊資本7000萬元。
在完成系列手續和法律程序后,陜煤集團、陜西億杰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和西安盛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西安盛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西安盛清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等員工持股平臺共同出資組建了混合所有制性質的陜煤新型能源公司。
“我們員工持股的方案是由合伙企業來持股,這三個公司屬于持股平臺,由員工來組成的。”負責此次混改的陜煤新能源審計部部長王平軍告訴記者,“有限合伙的限制是50人,我們是116個人,分了三個組,每個組三四十人不等。之前報道是115人,后來有所調整。”
據陜煤新能源官網介紹,新組建的陜煤新能源公司注冊資本4.1億元。其中,陜煤集團出資3億元,占比73.17%;陜西億杰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出資7000萬元,占比17.07%;公司員工通過三個員工持股平臺合計出資4000萬元,占比9.76%。
王平軍稱,陜西省國企改革必須是二級公司,要求市場活躍度高,收入不依賴集團背景。“我們業務收入主要在集團外,符合陜西省國企改革的幾個條件,也致力于改革,公司作為陜煤集團涉煤業務之外,是轉型升級的一個試點,所以就被推薦了。”
陜西省國資委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員工持股以前也有,但是推下去的不多,都不是非常成功,我們是作為一個試點,效果看來還可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