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網站 2017-09-28 11:31:02
在今天(9月28日)進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回答“下一個可能進行重大兼并的領域和產業會是什么?會不會是在船舶制造方面,南船和北船會兼并嗎?”問題時表示,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表示,推進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國資委扎實推動中央企業的結構優化調整和重組整合,先后完成了對南北車、寶鋼、武鋼、中國遠洋海運等18組34家企業的重組。同時,我們也根據發展的需要,新組建了中國航發、中國鐵塔兩家公司,中央企業戶數調整至98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昨天,就是9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中央企業優化布局結構和重組整合的匯報,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我們將認真抓好落實。
在央企的整合成效上,黃丹華認為有幾個方面:
第一,從總體來看,一是通過橫向合并,強化了規模效應,2017年有48家中央企業入圍了世界500強,行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顯著的提升。二是通過縱向聯合,實現了優勢互補,完善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探索解決長期以來在一些行業發展中的問題,使企業的綜合實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三是通過專業化的整合,優化了資源的配置,資源共享水平大大提高,減少了重復建設,節省了投資、節約了土地、保護了環境。
第二,從結構優化角度來看,中央企業通過重組整合,一是加快了化解過剩產能退出的步伐。二是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企業通過整合優勢互補,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三是整合以后,管理成本、經營成本下降。四是經濟效益穩步上升。
第三,從企業自身來看,整合以后的成效也是很明顯的。首先是企業的主業更加突出了。二是企業組織結構更加精簡了。三是企業內部的管理更加高效了。四是企業與其他相關改革工作協同推進的力度加大了。
所以,我們看優化結構、重組整合的成效,要從多個維度。從這些年的實踐來看,推進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不是以企業數量的變化為導向,主要的目的是通過重組整合優化資源的配置,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和效率。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深化改革,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優化結構、重組整合,推進國有資本有進有退,促進中央企業進一步做強主業,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更好的發展。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補充道,央企重組,“大”是我們的目標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目標。當前問題是一個行業里面有好幾十個企業都在從事,內部摩擦太大,但是數量減少也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肖亞慶表示,還是要看國際市場,看國內的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企業,我們就要朝著這個方向重組什么樣的企業。剛才講的中車,在中國是很大了,但是看看國際上的一些著名的公司,像西門子、阿爾斯通也在進行重組,他們有很多新的重組的內容。所以,技術發展、市場的發展是倒逼中央企業結構調整的最大動力源泉。我們也要按這個標準來衡量。
與此同時,我們重組要和改革結合、和開放結合,在重組過程中希望國際國內的各種所有制企業來開放、來合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