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8 23:35:26
□ 文 范文清
8月25日,2017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車展)拉開帷幕。這是成都車展走過的第20個年頭。
從1998年的零起步到2017年的國內四大A級車展、西部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車展,成都用了20年。這20年間,中國車市經歷了一波又一波消費熱潮,車展遍地開花,成為汽車廠商和經銷商促銷沖量的主戰場。
沒有人否認,車展已是一片紅海,但成都偏偏從這片紅海中沖了出來,逐漸與北上廣車展齊名,成為各大汽車廠商和媒體總結年中車市的重要場所。于是,一個問題經常被業內拋出——為什么會是成都?
有人說,成都人對汽車的消費熱情使汽車廠商對成都車展越來越重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成都人喜歡車。1998年第一屆成都車展,展會面積不到1萬平米,參展商僅80多家,但來看車的成都人仍絡繹不絕。在這里,哪怕是最普通的家用轎車品牌也能找到自信,因為成都人買車大都量力而行。
從滿大街跑的QQ、奧拓,到6萬元左右的經濟型家轎,再到“豪車第四城”,仿佛哪個級別的車在成都都能找到生存空間。很多人把成都比喻為一座“什么車都好賣”的城市,這種沒有偏見的消費特征自然令對銷量十分看重的廣大車企趨之若騖,特別是在車市整體銷量增長趨緩的時候,汽車消費能力格外旺盛的成都就特別顯眼。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成都小型汽車保有量達到432萬輛,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這意味著,成都在汽車消費發展上已經超過其他多數一二線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汽車消費“第二城”。
當然,如果僅僅是成都市場,還不足以將成都車展拉升至國內四大A級車展的地位。事實上,以成都為中心,汽車消費向西南三四線區域市場的輻射能力,更為各大車企所看重。
中國車市在經過幾輪狂飆突進式的發展后,位處東部沿海地區的一二線市場,汽車消費正趨于飽和,換購和消費升級是這里的主旋律。在此形勢下,自主品牌和品牌力較弱的合資品牌當前很難在此找到發展空間,于是到三四線市場、特別是到正在勃興中的西南地區三四線市場,爭奪初次購車的消費人群成為眾多車企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
現在,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已經成為繼東北、華東、華南地區之后的汽車制造第四極。旺盛的消費勢頭和強大的輻射能力,使眾多車企將成都作為自己在西南地區的橋頭堡,他們在這里建廠、設立銷售大區,希望以此為窗口,拓展各自的“西部戰略”。
而成都市政府方面也順勢而為,將汽車產業作為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提升能級、重點發展。根據規劃,未來,成都計劃到2020年培育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沃爾沃、吉利汽車等一批百億企業,形成汽車產業集群;同時形成汽車整車、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汽車貿易娛樂四大千億產業支柱,使以汽車為主導的產業銷售收入突破9000億元,基本形成萬億產業基地。
成都,正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重要窗口,推動西南市場成為車市增長的新引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