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8 23:16:08
前兩年業績“蹭蹭”上漲的中通客車(000957,SZ)現在似乎風光不再。8月28日晚,公司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78.90%,這與公司2016年同期凈利潤同比增加504.73%形成巨大反差。中通客車表示,這主要因為客車行業處于低迷態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本月,中通客車曾向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備案召回部分客車。這部分客車生產于2009年~2011年期間,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車輛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每經編輯|謝宏辰
每經記者 謝宏辰 每經編輯 趙橋
中通客車2017半年報顯示,期內營業收入為約22.79億元,同比減少42.42%,凈利潤約為6157萬元,同比減少78.90%。
究其原因,中通客車表示,2017年上半年,受到國家新能源政策調整影響,客車行業出現大幅下滑,處于低迷態勢。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上半年客車行業6米以上客車銷量,同比下降28.5%。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由于新能源客車的單體補貼金額較高,因此該領域成為2015年騙補的重災區,尤其是6~8米車細分車型。2016年9月8日,財政部官網發布《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曝光了5起新能源汽車騙補案例,5家涉事車企無一例外均是以新能源客車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公司。
此后的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也就是最新版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根據新版補貼政策,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并對新能源汽車的能量密度和補貼系數進行了規定。
之前有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6年之前所有的補貼政策版本并沒有單獨提到新能源汽車的能量密度要求,但是新的補貼政策,包括乘用車、物流車、客車等,都說到了能量密度。尤其在客車方面,多數車型可能拿不到最高的補貼,對客車行業影響較大。
這一影響目前似乎已體現在中通客車身上。中報顯示,中通客車的客車產品2017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22.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42.88%;客車產品的毛利率為15.31%,相比去年同期減少5.90個百分點。
客車行業低迷,中通客車的客車產品也出現一些問題。記者注意到,8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曾發布一則《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中通牌客車》的公告。
該份公告顯示,中通客車計劃于2017年8月15日至2017年10月15日期間召回共計197輛問題客車。其中,生產于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的2010年款城市客車共161輛;生產于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的2011年款城市客車共36輛。
上述問題客車涉及的缺陷描述為“儀表臺線束未加裝波紋管”,可能造成的后果為“車輛儀表分支線束未加裝波紋管,長期使用可能出現磨損或短路,可能會導致儀表、大燈、雨刮電機、乘客門門泵電磁閥用電設備的保險熔斷,導致設備無法使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車輛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據了解,中通客車計劃對召回客車的儀表線束進行檢查,如存在絕緣皮破損現象,更換帶波紋管的儀表線束并增加相應固定措施。如儀表線束絕緣皮無破損現象,對儀表線束增加波紋管,并增加相應固定措施。此外,還將對生產車輛進行改進,除召回范圍內車輛已全部增加防護和進行固定。
不過,中通客車并未對公司召回問題客車的消息進行公告。8月28日,記者就此問題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通客車,其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召回是公司主動召回,因為車是多年之前生產的,凈值沒有多少錢,因此沒有達到公告的標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