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4 17:26:25
今年8月,建業中國在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通過資金池成功辦理跨境人民幣收款業務13.4億元,這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首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發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已經成為自貿區金融領域改革創新的舉措之一。
事實上,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已經在上海自貿區開展三年多,并進一步發展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企業不僅能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的多幣種功能實現池內資金的自由匯兌,還能進行日間透支、隔夜透支。
每經編輯|梁宏亮
打個比方,假如你經營著一家跨國集團,在美、澳擁有多家控股子公司。而今,這些子公司完成了1億人民幣的“小目標”。問題來了,在資本管制背景下,如何能夠最方便快捷地讓這筆境外人民幣回流?
不用發愁。因為有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一個實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今年8月,建業中國在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通過資金池,成功辦理跨境人民幣收款業務13.4億元,這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首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
事實上,作為自貿區的開局者,上海自貿區在三年多以前,就開展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并進一步發展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企業不僅能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的多幣種功能,實現池內資金的自由匯兌,還能進行日間透支、隔夜透支。
如今,發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已經成為自貿區金融領域爭相推廣的改革創新舉措之一。
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到底是什么?它解決了哪些問題?自貿區發展該業務有哪些優勢?今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你詳解如何玩轉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定義 什么是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從本質上來看就是一個賬戶,用來在成員企業之間進行跨境人民幣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一家跨國公司往往擁有分布在境內境外的眾多“家族成員”,而家族成員里難免有既有“缺錢的”,也有“剩錢的”。于是整個家族指定了一個成員作為“管家”,建立一個賬戶統籌境內外成員的人民幣資金。
于是,不論成員是在境內還是境外,當它缺錢的時候,就可以從這個池子里獲得“下劃”借款;而當有成員剩錢的時候,就可以將多余人民幣資金“上存”池子里,準備對其他成員放款。
從本質上來看,不管是通過資金池對外放款和借入外債,其實都是成員之間的借款行為。
歷程 上海自貿區破局,已有三年半
事實上,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已經在我國開展了三年半,自14年上海自貿區版進行試點起,一直到今年6月推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上海版在不斷深化創新,廣東、天津、福建版在努力完善,第三批自貿區也在積極探索。為了能夠更直觀地展示該項業務的發展進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歸納了2014年以來自貿區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發展的重要節點。

實效 給跨國企業裝了一個強大“心臟”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尤其是對于跨國集團這種將肢體伸展到全球各地的“巨人”來說,保持“血液循環”顯得尤為重要。哪一部分的肢體“缺血”了,就有可能造成“肢體麻木”,嚴重甚至“壞死”。
而當前我國對于跨境資金劃轉有著嚴格的審核要求,因此,在資金跨境審核相對寬松的自貿區設立這樣一個資金池,就相當于給跨國企業又裝了一個強大的“心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短時間內將“血液”輸送到境內境外的各個“肢體”。
在資金池的調配下,企業打通了“任督二脈”,整個集團的資金鏈條運行起來更加順暢。相應的多想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最關鍵的是:利用資金池進行調配沒有占用到成員企業的外債額度。對于銀行來說,它同樣也成為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拓展了自己的“業務邊疆”。同時,對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可謂是一舉多得。
對比 自貿區與非自貿區有何區別
那從具體的實施政策上來看,自貿區與非自貿區之間、各個自貿區之間在業務要求上又有什么區別呢?記者用一張表來告訴你:

從各個自貿區的對比上來看,上海自貿區對于流出入資金規模均沒有明確的上限,因此更適合流入、流出規模較大的企業,但參與上存與下劃的人民幣資金應為企業產生自生產經營活動和實業投資活動的現金流。相比較于此,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優勢在于允許歸集的資金來源更廣。
不過,跨國企業要想辦理這項業務,還需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跨國公司可以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和區外同時設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但同一家境內成員企業只能加入一個;二是集團財務公司作為主辦企業時,只具有資金通道功能,其所有者權益不計入資金池流入額;三是賬戶內歸集的資金不得投資房地產、理財產品和向非成員企業發放委托貸款。
案例 A集團如何打通境內外資金通道
業務背景: A為跨國集團公司,在境外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地設有控股子公司,現企業提出需求,希望在廣東自貿區設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打通境內外人民幣資金渠道,并且回流境外1億元人民幣資金。
方案設計:此次A集團境內共計3家企業,營業收入約15億元,境外合計1家企業,營業收入4億元,合計4家企業納入此次資金池。根據其境內3家企業所有者權益合計3億元測算,其跨境人民幣資金凈流入額上限1.5億元人民幣,符合企業資金需求。
具體流程:主辦企業與銀行簽訂資金池業務協議→主辦企業向人民銀行提出業務申請→主辦企業在經辦行開立人民幣專用賬戶(資金池)→成員通過網銀或柜臺進行資金歸集→實現回流境外資金的設想
操作結果:回流的1億元人民幣在暫時不使用的情況下獲得人民幣存款利息;避免了在部分成員企業在境內貸款支付高額貸款利息;整個操作過程沒有占用企業外債額度。
制圖 楊歡 每經實習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楊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