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15 00:20:29
近日,新浪微博、北京時間接連發出公告,聲稱今日頭條未經許可轉載內容。微博公告,稱某第三方新聞平臺直接程序設定從微博抓取包括自媒體賬號內容在內的行為,微博毫不知情且并未授權。據《新京報》報道,某第三方新聞平臺正是今日頭條。北京時間對于今日頭條的指責在于其擅自轉載資訊短視頻作品。
隨著今日頭條的日漸壯大,其不斷在內容分發、短視頻、問答社區等領域發力,但卻遭遇多方夾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日頭條和騰訊新聞也曾經發生過版權糾紛問題。今日頭條和微博之間的你來我往則引發了更多爭議。今日頭條與微博經營業務、用戶上面等的競爭正在日漸同質化,另一面是今日頭條內容分發的固有陣地也面臨諸多對手。
每經編輯|張斯 劉春山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姚治宇
8月10日,微博賬號“微博管理員”在聲明中提到第三方新聞平臺直接從微博抓取包括自媒體賬號內容在內的行為,微博毫不知情且并未授權。鑒于該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將先行暫停第三方接口查清原因,如出現違反第三方協議的行為,會依法維權。據《新京報》報道,某第三方新聞平臺正是今日頭條。
而在微博聲明的第二天,北京時間通過官方賬號指責今日頭條侵權事宜。公告稱,今日頭條等部分平臺及營利性機構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未經北京時間書面授權,擅自轉載“時間視頻”的作品,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微博CEO王高飛在微博上回應網民時稱,“作者授權了,頭條安排一個編輯拷貝粘貼應該沒問題,但是不應該直接來我們這里抓。類似你把手稿賣了兩家出版社,這兩家出版社都有權出您的書,但是A不能直接從B那里把排版好的文件拿過來自己用。”今日頭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頭條對所有用戶的微博同步,都是在獲得用戶事先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
今日頭條稱“用戶有權將內容發布在任何平臺”,微博方面稱“不該直接來抓取內容”,那在這個事件中,內容到底是屬于平臺的還是作者的呢?盈科律師事務所王立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用戶在微博等平臺上面發的內容如果構成著作,原始上歸屬于作者。如果作者跟第三方有約定將著作權授權出來,就要根據約定看著作權歸屬情況。
王立巖同時指出,如果用戶發布的內容構成作品,這些作品的著作權是可以發生轉移的,通過用戶授權,可以把作品著作權給到平臺。
此次今日頭條和微博之間的事件,是關乎著作權還是不正當競爭成為另一個焦點。
王立巖表示,這其中主要涉及評價、解決沖突的法律角度。如果原發平臺對于一些內容有著作權,而新發平臺沒有著作權,那么就可能涉及著作權問題。另一方面,著作權歸屬問題不一定是評價行為正當性的唯一基礎。如果原發平臺因為某種行為而遭受利益損害,而新發平臺在這種行為中獲益。比如新發平臺策劃了整個“搬運事件”,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存在“以看來合理的面紗掩蓋某種惡意目的”的情況。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就可能涉及不正當競爭了。
很顯然,無論用戶發所內容是否屬于構成作品,微博、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都可以基于商務運營享有一定的利益,令平臺在市場中獲得一定的優勢地位。這種優勢地位的保護,不以著作權為唯一依據。
記者就微博與北京時間發公告事宜郵件咨詢今日頭條方面,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復。北京時間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我們目前在和對方溝通協調,目前不接受采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微博與今日頭條在經營業務、用戶上面等方面競爭同質化。
今年2月份,今日頭條推出了“微頭條”功能,其形式與微博展示方式趨同。今日頭條拉攏了眾多影視明星在其平臺發聲,許多企業大佬也紛紛進駐今日頭條,這和微博當年的崛起方式如出一轍。
王高飛在2017年財報中指出,“我們將通過啟動諸如微博故事等引人入勝的功能,并吸引微博關鍵意見領袖、名人等具有影響力的用戶入駐,以增強微博的社交特性和用戶黏性。”而今日頭條正在和微博爭搶這一領域。
今日頭條發布的《2016移動資訊行業細分報告》指出,2016年下半年,短視頻類資訊閱讀量明顯增長,聚集了用戶。而從今日頭條全平臺資訊來看,短資訊的閱讀量占比為68%,文章量占比75%,遠遠高于長資訊的32%和25%。因此,今日頭條推出微頭條就不難理解,但這也一直是微博專注的領域。
微頭條之外,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悟空問答,也和微博的相應產品展開競爭。西瓜視頻對標秒拍、梨視頻、快手,悟空問答對標知乎、微博問答等。稍早之前,微博投資了一下科技,將秒拍、一直播收入囊中,而新浪也在財報中多次提到,短視頻業務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
另一方面,在內容興趣閱讀領域今日頭條需面對眾多對手。趕上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風口,今日頭條在興趣內容分發領域占領先機。但巨大的用戶流量也引得更多的企業涌入,行業迅速出現了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北京時間、UC資訊、東方頭條等類似產品。
今年6月份,騰訊內部調整OMG業務架構,快報產品部更名為興趣閱讀產品部,作為資訊算法推薦類APP直接對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和小米、OPPO手機合作,用戶體量也不容小覷;近來還有鳳凰新聞入局,成為興趣推薦領域的第三股力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