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銀河生物股價連續跌停 引發控股股東質押爆倉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6 01:50:2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金喆 吳澤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每經記者 金喆 吳澤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編者按【連續兩個跌停,將銀河生物控股股東銀河集團逼上了懸崖。根據銀河生物最新公告披露,控股股東部分質押股份已觸及平倉線,合計占其持有公司股票的32.09%。

隨著銀河生物拉響控股股東質押平倉“警報”,這家正在轉型生物醫藥的跨界企業又一次陷入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上市公司過去10年業績發現,銀河生物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傳統核心產品電氣設備收入“開倒車”,而還在成長期的生物醫藥增收不增利,并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下滑。】

7月14日午后,銀河生物(000806,SZ)股價陡然下挫并直奔跌停。隨后的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一”字跌停。兩個交易日內,銀河生物股價從最高的13.45元跌至10.76元。

銀河生物股價連續跌停,擊穿了控股股東銀河集團的部分質押股平倉線。7月18日,銀河生物發布停牌公告,并在晚間公告中稱銀河集團兩筆質押已觸及平倉線,合計占其持有公司股票的32.09%。隨后,公司股票停牌,控股股東積極籌措以期解除爆倉危機。

7月24日晚間,銀河生物公告稱將繼續停牌,且將不晚于8月1日復牌。

三成質押股跌破平倉線

曾被資本追捧的銀河生物,最近遭遇“黑天鵝”事件。股價突如其來的暴跌,也讓銀河生物的投資者開始恐慌。

7月17日,有投資者在銀河生物互動平臺上向管理層發問:“股價跌跌不休,大股東質押的股票是否存在平倉風險?”在此之前,已有多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表現過類似的擔憂。

7月18日,投資者終于等來銀河生物姍姍來遲的公告。當日晚間,銀河生物公告,截至公告日,控股股東銀河集團持有公司股份5.26億股,其中97.64%已質押。

據銀河生物公告披露,銀河集團質押給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655萬股(占總股本的2.41%),質押給長安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4210萬股(占總股本的12.92%),截至2017年7月17日收盤,上述兩筆質押股份已觸及平倉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兩次質押的平倉線分別為11.03元/股和11.09元/股。而停牌時,銀河生物報收于10.76元,已跌破平倉線。爆倉股份總數約占銀河集團質押股份的三成。

銀河生物在7月18日的公告中稱,目前銀河集團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擬采取追加保證金或者追加質押物等有效措施降低股權質押融資風險,以保證公司股權的穩定性。

7月24日晚間,銀河生物發布繼續停牌公告,稱停牌期間,銀河集團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多方案研究比較,由于應對措施尚在履行相關決策和審批程序過程中,經向深交所申請,公司股票繼續停牌,不晚于8月1日復牌。

工商資料顯示,銀河集團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為4.7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潘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銀河生物控股股東,銀河集團持有銀河生物股份5.26億股,占總股本的47.79%。

此外,銀河集團還是*ST天成(600112,SH)的控股股東。據*ST天成今年一季報披露,截至3月31日,銀河集團持有9340.38萬股*ST天成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8.34%。目前,這部分持股已100%質押。

在關于控股股東質押的最新公告中,*ST天成稱銀河集團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良好,具備相應的資金償還能力,有足夠的風險控制能力,不存在平倉風險或被強制平倉的情形。

銀河生物、*ST天成資金鏈承壓

銀河集團質押銀河生物、*ST天成的股票借款,籌得資金的用途是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ST天成去年10月回復證監會對其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公告中,*ST天成表示,控股股東銀河集團質押借款,主要用于支持銀河集團及下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流動資金周轉。

除了擁有同一個控股股東,銀河生物和*ST天成還有一個共同點:資金鏈承壓。

以銀河生物為例,這家志在轉型生物醫藥的傳統電器元件生產企業長期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今年一季度進一步擴大。

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銀河生物資產總額為28.87億元,債務總額為7.7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26.84%。從這一數值看,并不算特別高。但公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銀河生物的貨幣現金為2.52億元,長短期借款達7.29億元,是貨幣現金的289%,這說明公司償債壓力不小。

相比銀河生物,*ST天成的資產負債率更高。*ST天成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資產總額約為26.73億元,負債總計15.2億元,資產負債率達56.86%。

欠債還錢,一般來說,除了拆東墻補西墻外,也可以通過“造血”還債。由此,衡量一家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時,在財務上會用到一個“現金流量債務比”的概念,即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期末數),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銀河生物2016年年報顯示,“經營現金凈流量”為8640.52萬元,負債7.75億元,計算可知其現金流量債務比約為11%;*ST天成去年的“經營現金凈流量”只有62.46萬元,而負債合計15.2億元,公司現金流量債務比為0.04%。

作為銀河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銀河生物與*ST天成在資金鏈承壓的應對方式上也差不多——在兩家公司的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中,募投項目之一均為“歸還銀行借款”。其中,*ST天成最新的非公開發行方案顯示,其計劃使用募集資金償還銀行貸款3.432億元;銀河生物前次募資11.35億元,其中5.32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借款。

銀河生物傳統業務收入10年縮水一半 業績看投資收益“臉色”

每經記者 金 喆 吳澤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從一家不起眼的變壓器廠家跨界醫藥,銀河生物(000806,SZ)一直嘗試從每況愈下的傳統制造業中突圍,但到目前為止這條轉型之路仍充滿挑戰和艱難。

7月15日,銀河生物發布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850萬~2250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三度更名、兩年股價漲幅近10倍的銀河生物并沒有高業績成長作支撐,占公司總營收比重50%以上的核心業務收入10年間縮水一半,公司扣非后凈利潤近5年均為虧損。同時,公司應收賬款高居不下,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應收賬款金額是當期營業收入的2.38倍。

記者7月24日向銀河生物發去采訪提綱。銀河生物回復稱,盡管公司短期的發展遇到一些困難,但公司認為,生物醫藥及醫療服務產業目前仍處于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公司仍將重點關注以下細分方向:處于產業化前夕的細胞治療領域、具備巨大市場空間的新型醫療器械領域、擁有持續高成長潛力的醫療服務領域,并在這些領域內力求產業進一步聚焦。

傳統業務收入“開倒車”

1998年4月,北海銀河股份公司(銀河生物前身,以下簡稱北海銀河)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主要產品和服務就是“電力系統自動化及設備、電子元器件”。2002年11月,潘琦控股的廣西銀河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銀河天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集團)以1元/股的價格受讓北海通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北海銀河全部股份,成為北海銀河的第一大股東。

伴隨變壓器行業發展的上升期,由北海銀河更名的銀河科技駛入業績增長快車道。2000~2007年,銀河科技的營業收入從2.84億元增長到17.5億元,但公司凈利潤在2004年達到9821.59萬元后便結束增長,并在2006年陷入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2010年、2011年,銀河科技連續兩年出現虧損。

更讓股東揪心的是,近年來,公司核心產品的收入也在“開倒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銀河生物上市以來的財務數據發現:2004年公司實現電氣設備收入5.24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44.33%;2007年,公司電氣設備收入高達16.02億元;但到了2015年,銀河生物電氣設備收入為4.28億元,尚不及2007年的1/3。盡管2016年電氣設備實現了8.19億元的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1.47%,較上年大幅提升,但較2007年高峰期縮水約一半。

投資收益成業績晴雨表

變壓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增速放緩,銀河生物也不能獨善其身。失去了核心產品的增長引擎,銀河生物的業績表現只能依賴投資收益及政府補貼,過去5年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均為負數。

年報顯示,2012~2016年,銀河生物的凈利潤分別為2409.38萬元、1221.27萬元、2608.62萬元、10251.48萬元和1287.34萬元,扣非凈利潤則分別為-593.18萬元、-2556.37萬元、-6518.83萬元、-1854.84萬元和-116.48萬元。

銀河生物2015年的凈利潤數據最為突出。記者研究發現,公司2015年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1.21億元。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7年上半年,投資收益沒有延續前兩年的豐收局面,反而成為公司業績的“絆腳石”。銀河生物在半年報業績預告中稱,報告期內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因公允價值變動造成1375萬元左右的損失,該項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由于對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發投入的加大及行業政策變動等影響,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業績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發現,銀河生物的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截至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底,銀河生物應收賬款分別為4.40億元和4.70億元。到了今年3月底,銀河生物的應收賬款進一步擴大,激增到5.69億元,是當期營業收入的2.38倍。

隨著控股股東部分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銀河生物的控股權或存在一定變數。不過,銀河生物回復稱,未來5年內,公司將通過組建產業創投基金、并購基金、自主建設、收購等多種方式來逐步構建銀河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產業的架構,并持續關注生物醫藥行業的前沿發展和較好的投資機會,力爭在較短時間內把醫藥及醫療服務產業打造成公司新興產業的主導方向。

銀河生物高舉“生物醫藥”旗號 股價2年漲近10倍

每經記者 金喆 吳澤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年來,醫藥行業的高增長吸引了不少資本蜂擁而來,銀河生物(000806,SZ)也是其中一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雖然銀河生物高舉“生物醫藥”的旗號,卻在醫藥行業的瀚海中飄忽不定,多年來對外投資多個不同業務類型的公司。但也正是憑借“生物醫藥”旗號,公司股價曾2年漲近10倍。

收購動作頻頻

2014年,再度更名的銀河投資(現為銀河生物)吹響向醫藥產業轉型的號角,并在醫療領域動作頻繁。

公告顯示,2015年公司先后以1.8億元收購專門從事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研發應用的江蘇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得康生物)、5億元增資控股擁有人源化小鼠技術平臺的南京高新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設立6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并購基金。不久后,公司又通過增資及受讓方式取得南京龍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5.06%股權和上海賽安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11.11%的股權。

還未來得及消化和整合上述子公司的業務,銀河生物又在資本市場試圖開啟新一輪的跑馬圈地。2015年11月,銀河生物發布2015年度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募資75.51億元,其中,31.96億元擬用于精準醫療與生物治療產業平臺項目;22.69億元用于腫瘤治療藥物研發與生產平臺項目;13.77億元用于非腫瘤類重大疾病藥物研發與生產平臺項目;7.09億元用于模式動物與人源化小鼠平臺項目。

按照銀河生物的規劃,公司依托得康生物和賽安生物近百家醫療資源的渠道優勢,以及其較為完備的技術服務體系,將以江滬地區為中心,加快豐富公司的精準醫療與生物治療服務內容,致力于3年內在全國合作醫院中投建100家精準醫療與生物治療中心。

今年2月,銀河生物再發公告,擬將之前的定增計劃募資規模下調至18.61億元,較之前縮水超過七成,原計劃參與認購35%股份的控股股東銀河集團中途退出認購。定增預案已先后經歷4次修改,目前狀態為“股東大會通過”。

7月12日銀河生物公告,擬通過股權受讓和增資的方式實現對漢麻集團子公司漢素生物的投資,公司正積極推動與漢麻集團的合作事宜。在銀河生物看來,通過增資收購漢素生物可以推動公司參與工業大麻產業鏈投資,有助于公司掌握最先進的工業大麻生物萃取分離技術,加快公司在工業大麻的醫療健康等領域應用的研發、生產進程,拓寬公司未來發展空間。

多家子公司仍虧損

到目前為止,銀河生物沒能迎來生物醫藥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年報顯示,銀河生物2015年、2016年醫藥生物收入分別為2951.92萬元和7292.91萬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從3%提升到6%,但對應的毛利率從60.88%降至35.62%。

盡管還未披露中報,但銀河生物已在業績預告中給投資者提了個醒:由于報告期內對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發投入的加大及行業政策變動的持續影響,公司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業績較去年同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事實上,銀河生物在年報中披露的參股生物醫藥公司中,得康生物是唯一保持盈利的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得康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621.47萬元,凈利潤1906.28萬元;南京銀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銀河生物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342.50萬元,凈利潤虧損1254.79萬元;另一家子公司南京銀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銀河生物技術)的營業收入為0,凈利潤虧損1143.94萬元。整體來看,上述3家公司合計給銀河生物帶來近400萬元凈利潤的減少。

2016年,局面仍然沒有好轉。年報顯示,得康生物營業收入為3622.70萬元,凈利潤為1301.74萬元,在營收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利潤減少;南京銀河生物醫藥當期營業收入為5036.13萬元,凈利潤虧損1460.69萬元;南京銀河生物技術依然沒有收入,凈利潤虧損474.96萬元。這也意味著,盡管2016年銀河生物的生物醫藥業務收入較上年大幅提升,但該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

年報還顯示,銀河生物在報告期內投資設立了5家子公司,累計減少凈利潤842萬元。公司還指出,目前已形成生物大分子藥、靶向小分子藥、細胞活性藥等較為豐富的研發產品線,但尚缺乏中短期能為上市公司帶來較大利潤貢獻的醫藥項目。

因“生物醫藥”概念,銀河生物股價走勢十分兇猛。

2014年4月底,銀河生物的股價從2.88元起步,一路走高。5月27日,銀河生物公告宣布控股股東銀河集團作為唯一投資者,擬以不超過11.5億元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復牌即收獲漲停。當年9月,銀河生物發布《關于公司未來五年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稱經過大量行業調研后,將以生物技術為核心構建公司醫藥及醫療服務產業,并將此領域作為公司未來五年的戰略性產業發展方向。

2015年2月,銀河生物股價回調至8.5元附近,而后開啟了“狂飆”模式,至當年11月底,股價最高觸及31.91元。不到兩年時間,股價上漲近10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