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人幫韓國撈沉船,奮戰590天后,賺了一聲謝謝,卻虧了11個億?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3 21:18:22

韓國當地時間4月11日,韓國海洋水產部“世越”號打撈負責人李哲朝宣布,沉船打撈作業全部結束。在水底“與世隔絕”1091天后,韓國“世越號”也得以重見天日,告慰喪生者家屬。

2015年8月4日,上海打撈局憑借過硬的綜合實力和豐富的打撈作業經驗,在韓國政府組織的國際競標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世越號”的打撈作業團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這次“世越號”沉船所處海域位置水流快、水深、水質冷,且海水比較渾,打撈工作任務艱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世越號”打撈工作自2015年8月7日啟動以來,時隔613天才完全結束。

▲圖片來源:上海打撈局官網

然而,據韓國《朝鮮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上海打撈局在打撈“世越號”的過程中雖然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的工程記錄,飽受韓國國民贊譽,但做了一筆“賠本買賣”。上海打撈局實際支出的費用遠超合同規定的金額,韓國政府也在探討向上海打撈局追加支付費用以彌補其部分損失。

4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號:nbdnews)聯系了上海打撈局,但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并不清楚“世越號”打撈相關的財務收支狀況。

上海打撈局競標成功,合同金額5.55億元

2014年4月16日,韓國一艘載有476人的“世越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浸水事故后沉沒。該事故造成304人死亡,142人受傷,另有9人下落不明。

為了及時開展沉船打撈工作,韓國政府與2015年向國際機構公開招標。上海打撈局與韓國水下工程公司(Ocean C&I)組成企業聯合體,參加了“世越號”打撈競標。面對美國Titan、荷蘭的SMIT等國際知名打撈救援機構的激烈競爭,上海打撈局脫穎而出,成為打撈項目的優先合作對象和首選競標人。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在3月26日曾經報道過,上海打撈局在競標之前剛參加過長江航道“東方之星”號客輪搜救打撈任務,該局職工在實戰中展現出過硬的素質,也是其獲得韓國政府青睞的重要原因。

據《朝鮮日報》報道,2015年8月上海打撈局與韓國政府最初簽訂的合同金額為851億韓元(約5.16億人民幣)。后來因為需要在世越號沉沒的海底增設防流失安全網,合同金額也追加至916億韓元(人民幣5.55億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韓聯社報道,上述合同款還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總共分三期支付:消除殘留燃油和預防失蹤者遺體流失的第一階段作業結束后支付213億韓元(25%),打撈和在指定場所靠岸的第二階段作業結束后支付468億韓元(55%),上岸和提交報告等第三階段結束時支付170億韓元(20%)。

原則上,各階段費用分段支付,遲延費用由上海打撈局負擔。合同還規定,即使出現潛水員受傷等事故,除因主管部門“重大過失”導致的情況外,所有責任和賠償由上海打撈局承擔。

工程開支猛超預算,虧損或達11億元

“世越號”打撈工程的難度,由于意外情況的不斷發生和沉船地理位置的條件限制,遠遠超過了競標時的預計。上海打撈局為這項工程所實際付出的開支,甚至可能接近合同金額的三倍。

根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隨著打撈作業的再三推遲,上海打撈局的實際支出費用達2800億韓元(約16.97億人民幣)。工程超支的原因主要是設備租賃費用及人工費不斷增加。

上海打撈局曾向韓國海洋水產部報告,“世越號遭到腐蝕船體變形,海底狀況與預想有所出入,導致打撈工作推遲了4-5個月”。

考慮到上述情況,上海打撈局請求韓國方面彌補工程損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托起世越號船體的鐵質吊梁的安置作業原定于2016年8月開始,最晚9月完成,但實際上卻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原因是海底巖石比預想的要大且堅硬,打碎巖石花費了很長的時間。

▲圖片來源:朝鮮日報

中國上海打撈局局長洪沖向《朝鮮日報》透露,隨著作業時間延長,公司不得不承受很大損失。洪沖表示:“雖然很難說具體數額有多大,但我們花費了比當初預想的費用多幾倍的錢。我們還從銀行貸款了1億美元。”

對此,韓國《朝鮮日報》4月13日報道,據韓國政府高層人員消息稱,海洋水產部正在制定內部方針,決定彌補上海打撈局的部分損失。追加支付規模預計在300-400億韓元(約合1.82-2.42億人民幣),上限不超過500億韓元(約3.03億人民幣)。

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存在因自然條件而導致的不可避免的費用增加”,因而接受了中方的要求。

中國員工辛苦熬夜,創下多項“世界之最”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在過去的3年里,中國350余名救援人員,每天必須24小時辛苦熬夜工作,讓韓國方面感到敬佩。

▲圖片來源:中央日報

350多名中國員工參與了本次打撈,平均分成3隊,24小時不間斷輪班工作。因為簽證問題,他們每3個月必須回中國延長簽證,只有這時候,他們才能上岸一次。

《中央日報》這篇報道還指出,中國打撈員工的食宿問題都在海上解決,并且從打撈工作啟動的第一天起,打撈人員就開始熬夜輪班工作。韓國方面“世越”號打撈負責人李哲朝表示,“(打撈工作)因為是在夜間進行,打撈人員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駁船上沒有睡覺的地方,(現場人員)在兩個集裝箱臨時鷹架上解決食宿問題”。

中國商務部網站今年3月份援引韓國方面《亞洲經濟》的報道指出,世越號”打撈歷時一年半,上海打撈局在工程中投入作業船舶3000余艘次,施工作業人員2170人次。其中,作業所占比重較大的潛水作業已累計完成逾6000人次,水下作業總時間近13000小時。

上海打撈局先后完成對沉船打撈首階段的沉船預調查、防流失安全網安裝、油艙抽油、船艏抬吊、托底鋼梁穿引等作業內容,工程時間之長、任務之艱巨,創造了世界之最。

▲圖片來源:商務部

對于此次“世越號”打撈工作,李哲朝評價稱,“世越”號打撈作業艱難,從水深44米處將6825噸級的沉船打撈上岸的難度和風險史無前例。

上海打撈局潛水總監金峰在接受韓國媒體專訪時也曾表示,在韓國水域打撈沉船是一項艱苦漫長的工作。“將水中左傾至90度的船體按照原來狀態搬到岸上,通過半潛船搬運沉船,對開口門窗作封窗作業,潛水6000多次,共達3萬多小時。”

每經編輯鄭直

每經記者吳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 余冬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韓國當地時間4月11日,韓國海洋水產部“世越”號打撈負責人李哲朝宣布,沉船打撈作業全部結束。在水底“與世隔絕”1091天后,韓國“世越號”也得以重見天日,告慰喪生者家屬。 2015年8月4日,上海打撈局憑借過硬的綜合實力和豐富的打撈作業經驗,在韓國政府組織的國際競標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世越號”的打撈作業團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這次“世越號”沉船所處海域位置水流快、水深、水質冷,且海水比較渾,打撈工作任務艱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世越號”打撈工作自2015年8月7日啟動以來,時隔613天才完全結束。 ▲圖片來源:上海打撈局官網 然而,據韓國《朝鮮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上海打撈局在打撈“世越號”的過程中雖然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的工程記錄,飽受韓國國民贊譽,但做了一筆“賠本買賣”。上海打撈局實際支出的費用遠超合同規定的金額,韓國政府也在探討向上海打撈局追加支付費用以彌補其部分損失。 4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號:nbdnews)聯系了上海打撈局,但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并不清楚“世越號”打撈相關的財務收支狀況。 上海打撈局競標成功,合同金額5.55億元 2014年4月16日,韓國一艘載有476人的“世越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浸水事故后沉沒。該事故造成304人死亡,142人受傷,另有9人下落不明。 為了及時開展沉船打撈工作,韓國政府與2015年向國際機構公開招標。上海打撈局與韓國水下工程公司(OceanC&I)組成企業聯合體,參加了“世越號”打撈競標。面對美國Titan、荷蘭的SMIT等國際知名打撈救援機構的激烈競爭,上海打撈局脫穎而出,成為打撈項目的優先合作對象和首選競標人。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在3月26日曾經報道過,上海打撈局在競標之前剛參加過長江航道“東方之星”號客輪搜救打撈任務,該局職工在實戰中展現出過硬的素質,也是其獲得韓國政府青睞的重要原因。 據《朝鮮日報》報道,2015年8月上海打撈局與韓國政府最初簽訂的合同金額為851億韓元(約5.16億人民幣)。后來因為需要在世越號沉沒的海底增設防流失安全網,合同金額也追加至916億韓元(人民幣5.55億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韓聯社報道,上述合同款還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總共分三期支付:消除殘留燃油和預防失蹤者遺體流失的第一階段作業結束后支付213億韓元(25%),打撈和在指定場所靠岸的第二階段作業結束后支付468億韓元(55%),上岸和提交報告等第三階段結束時支付170億韓元(20%)。 原則上,各階段費用分段支付,遲延費用由上海打撈局負擔。合同還規定,即使出現潛水員受傷等事故,除因主管部門“重大過失”導致的情況外,所有責任和賠償由上海打撈局承擔。 工程開支猛超預算,虧損或達11億元 “世越號”打撈工程的難度,由于意外情況的不斷發生和沉船地理位置的條件限制,遠遠超過了競標時的預計。上海打撈局為這項工程所實際付出的開支,甚至可能接近合同金額的三倍。 根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隨著打撈作業的再三推遲,上海打撈局的實際支出費用達2800億韓元(約16.97億人民幣)。工程超支的原因主要是設備租賃費用及人工費不斷增加。 上海打撈局曾向韓國海洋水產部報告,“世越號遭到腐蝕船體變形,海底狀況與預想有所出入,導致打撈工作推遲了4-5個月”。 考慮到上述情況,上海打撈局請求韓國方面彌補工程損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托起世越號船體的鐵質吊梁的安置作業原定于2016年8月開始,最晚9月完成,但實際上卻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原因是海底巖石比預想的要大且堅硬,打碎巖石花費了很長的時間。 ▲圖片來源:朝鮮日報 中國上海打撈局局長洪沖向《朝鮮日報》透露,隨著作業時間延長,公司不得不承受很大損失。洪沖表示:“雖然很難說具體數額有多大,但我們花費了比當初預想的費用多幾倍的錢。我們還從銀行貸款了1億美元。” 對此,韓國《朝鮮日報》4月13日報道,據韓國政府高層人員消息稱,海洋水產部正在制定內部方針,決定彌補上海打撈局的部分損失。追加支付規模預計在300-400億韓元(約合1.82-2.42億人民幣),上限不超過500億韓元(約3.03億人民幣)。 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存在因自然條件而導致的不可避免的費用增加”,因而接受了中方的要求。 中國員工辛苦熬夜,創下多項“世界之最”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在過去的3年里,中國350余名救援人員,每天必須24小時辛苦熬夜工作,讓韓國方面感到敬佩。 ▲圖片來源:中央日報 350多名中國員工參與了本次打撈,平均分成3隊,24小時不間斷輪班工作。因為簽證問題,他們每3個月必須回中國延長簽證,只有這時候,他們才能上岸一次。 《中央日報》這篇報道還指出,中國打撈員工的食宿問題都在海上解決,并且從打撈工作啟動的第一天起,打撈人員就開始熬夜輪班工作。韓國方面“世越”號打撈負責人李哲朝表示,“(打撈工作)因為是在夜間進行,打撈人員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駁船上沒有睡覺的地方,(現場人員)在兩個集裝箱臨時鷹架上解決食宿問題”。 中國商務部網站今年3月份援引韓國方面《亞洲經濟》的報道指出,世越號”打撈歷時一年半,上海打撈局在工程中投入作業船舶3000余艘次,施工作業人員2170人次。其中,作業所占比重較大的潛水作業已累計完成逾6000人次,水下作業總時間近13000小時。 上海打撈局先后完成對沉船打撈首階段的沉船預調查、防流失安全網安裝、油艙抽油、船艏抬吊、托底鋼梁穿引等作業內容,工程時間之長、任務之艱巨,創造了世界之最。 ▲圖片來源:商務部 對于此次“世越號”打撈工作,李哲朝評價稱,“世越”號打撈作業艱難,從水深44米處將6825噸級的沉船打撈上岸的難度和風險史無前例。 上海打撈局潛水總監金峰在接受韓國媒體專訪時也曾表示,在韓國水域打撈沉船是一項艱苦漫長的工作。“將水中左傾至90度的船體按照原來狀態搬到岸上,通過半潛船搬運沉船,對開口門窗作封窗作業,潛水6000多次,共達3萬多小時。” 每經編輯鄭直 每經記者吳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人幫韓國撈沉船 卻虧了11個億 世越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