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9 00:17:56
今年以來,海關對稅務等部門推送的黑名單企業實施了聯合懲戒,下調了3家高級認證和33家一般認證企業的信用等級,限制228家企業申請成為認證企業,并將含上述企業在內的341家企業列為高風險企業或稽查重點對象,對其進出口貨物加強單證審核或布控查驗。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可然
3月28日上午,國新辦就推進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表示,3月14日,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33個部門聯合簽署了《關于對海關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合作備忘錄》),標志著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邁入新的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海關對稅務等部門推送的黑名單企業實施了聯合懲戒,下調了3家高級認證和33家一般認證企業的信用等級,限制228家企業申請成為認證企業,并將含上述企業在內的341家企業列為高風險企業或稽查重點對象,對其進出口貨物加強單證審核或布控查驗。
細化量化出39條懲戒清單
據介紹,上述《合作備忘錄》聯合了33個部門,覆蓋全國省、市、縣各行政層級,實現了縱橫相間的協同聯動,形成一個嚴密的信用管理網絡。
此外,《合作備忘錄》針對失信企業的特點,從執法管理、市場準入、行業規范、社會認同等不同角度細化、量化出39條懲戒清單,涵蓋工商、稅務、質檢、金融、環保、司法等多個重點領域。
根據《合作備忘錄》的相關內容,針對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措施包含五大類,包括黑名單措施、影響信用評定類措施、加強審核、檢查類措施、限制性管理類措施以及懲戒參考類措施。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對外投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但也帶來不少問題。比如有些企業在鉆政策空子等。
此次《合作備忘錄》的出臺,則是從具體措施層面加強對外貿企業的管理和約束。
法定代表人納入懲戒范圍
李國介紹,因為出境活動,特別是貨物貿易的行為主體是企業,我們當然以企業為單元作為社會信用管理的主要對象,所以懲戒、激勵的大多是企業。
“但是,不管是任何企業,都是由不同的自然人去進行注冊登記,進行管理和操作的,對于其中一些重要的自然人,比如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等,同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如果我們對失信企業進行懲戒,這些人群也必須納入懲戒范圍。否則就只是觸及皮毛。”李國強調。
記者了解到,相關失信企業的高管一旦上了黑名單以后,不僅他所處的企業受限,其本人購買機票、出境、出國也將受到限制。此外,只要上過黑名單,相關人員以后注冊新企業或者從事企業活動,都將成為重點管控和監控的對象。
那么,失信對象執行情況怎么樣呢?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負責人羅艷君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法院對673萬例失信被執行人,累計限制購買機票615萬人次,限制購買高鐵、動車票222萬人次,限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1萬人,僅工商銀行一家累計限制貸款、辦理信用卡55萬筆,涉及金額達到70億元,收回數百戶失信單位客戶的貸款逾百億元,清退有失信記錄的私人銀行客戶近千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