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綜合 2017-01-05 09:38:05
“嚴監管”推動并購重組提質增效;萬能險整頓行至中局小盤 險資面臨賬戶調整大變局;深港通“滿月”:北上資金青睞藍籌股。
中國證券報
“嚴監管”推動并購重組提質增效
證監會1月4日發布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2017年第1次會議審核結果顯示:武漢力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無條件通過,南通富士通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有條件通過,昆山金利表面材料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未獲通過。
萬能險整頓行至中局小盤 險資面臨賬戶調整大變局
2016年底,保監會連續發布監管政策,既公開了受到監管的保險公司,又強調了險資把控投資風險的必要性,行業整頓行至中盤。以萬能險為主要產品的險企正面臨產品轉型大趨勢,而小型險企受到沖擊最為明顯。負債端,萬能險吸金效應將走向何方;資產端,萬能險賬戶投資將何去何從,成為險企資產負債匹配課題中引人矚目的角度。
深港通“滿月”:北上資金青睞藍籌股
自2016年12月5日啟動,深港通今日“滿月”。這一個月里,深港通交投由首日的火爆逐漸趨于平穩,日均使用額度為12.53億元,“南冷北熱”格局持續貫穿。在深港兩地資金互通的同時,AH兩市板塊、個股聯動性顯著加強。深股通專用席位頻頻現身龍虎榜,也成為資金關注的焦點之一。
證券日報
深港通運行“滿月”深股通凈買入逾163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得知,在去年12月5日至今年1月4日期間,滬港通下滬股通資金累計流出83.45億元,凈賣出99.19億元,而深港通下深股通資金則累計流入172.9億元,凈買入163.71億元,北向合計凈買入64.52億元;另外,在此期間,滬港通下港股通資金累計流入249.93億元,凈買入182.25億港元,而深港通下港股通資金累計流入77.25億元,凈買入72.02億港元,南向合計凈買入254.27億港元。整體來看,北向交易活躍度明顯弱于南向。
中鐵總混改方案待定 運價市場化將成前提
1月3日,在中國鐵路總公司2016年度工作會上,中鐵總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表示,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將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創新的經營體制機制,進一步落實經營權責,努力提高鐵路資本經營效益。
發改委出臺省級輸配電價定價辦法 電力體制改革提速
近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針對超大網絡型自然壟斷電網行業的定價辦法。該《辦法》的出臺,加上此前已頒布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標志著國家已初步建立起科學、規范、透明的電網輸配電價監管框架體系,對電網企業的監管進入制度化監管的新階段。
上海證券報
保監會:險企合規管理應建“三道防線”
為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保監會昨日正式對外發布《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據悉,《辦法》共六章42條,對保險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總經理的合規職責,合規負責人和合規管理部門,合規管理及合規的外部監督等事項作了詳細規定。
比特幣逼近8000元歷史高點 區塊鏈技術火熱
區塊鏈技術火熱,影響力也日漸加大。受此影響,始于去年的比特幣超級行情仍在高歌猛進之中。截至記者發稿,4日比特幣單價已經沖擊至7718元一線,距離歷史新高8000元僅一步之遙。不過,春節臨近,不少專業人士對漲勢持謹慎態度。
電改攻下關鍵一役:輸配電價獨立定價
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近日已頒布《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針對超大網絡型自然壟斷電網行業的定價辦法。
專家認為,該《辦法》的出臺,加上此前已頒布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標志著國家已初步建立起科學、規范、透明的電網輸配電價監管框架體系,對電網企業的監管進入制度化監管的新階段,將為今后電力市場交易提供基礎。
證券時報
國務院:采取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許可并清理規范一批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審議通過“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推動營造公平法治便捷透明的市場環境;部署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府服務,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監管機構細化上市公司環境信披
入冬以來,反復出現的霧霾天氣不斷提醒各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迫切性。治理環境成為不分行業、不分地域、不分年紀的公眾話題。歲末年初之際,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政策正在發生著務實的變化,更加強調信息的易得易用。
保險資管存量規模破1.6萬億不動產投資占比最大
昨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債權、股權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651項,合計注冊(備案)金額16524.89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去年全年共注冊各類資產管理產品152個,合計注冊規模3174.39億元,分別比前年增加25.6%和17.3%,主要投向基礎設施、不動產、棚戶區改造、保障房等實體經濟和民生建設領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