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五大城市群重新定義區域價值 人口導流成競爭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3 00:25:12

10年前,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撰文提出,“城市群競爭力決定中國發展未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杜冉樂 每經編輯 楊 軍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杜冉樂 每經編輯 楊 軍

10年前,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郁鴻勝撰文提出,“城市群競爭力決定中國發展未來。”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求必須探索多極化區域協同格局并帶動整體的發展思路,使得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京津冀、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國家級城市群浮出水面。

12月21日,由每日經濟新聞與成都商報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暨2016年中國城市價值白皮書發布會在成都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一個國家的城市群要多中心,尤其是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與成渝貴四大城市群正在邁向高級城市群。比如大家都講成渝地區,但其實為成渝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五大城市群基于不同的資源稟賦與歷史積淀,在發展定位與思路上差異較大,尤其是后發的成渝城市群正在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被普遍看好。

五大城市群格局演化

2014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認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2015年,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楊佩卿在《光明日報》上撰文稱,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楊佩卿指出,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合理控制大城市過度擴張,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注重產業的合理布局與配套集群發展,引導人口和產業集中集聚,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有序發展格局,促使城鎮地理空間優化、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鎮共同繁榮等。

2016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介紹國家新型城鎮化推進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進一步編制實施城市群規劃。未來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市空間戰略格局是不會改變的,也是符合規律的。通過城市群規劃,特別是通過加強城市群綜合交通網絡的建設來合理地引導、支撐城市群的合理發展”。當月,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成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契合互動,釋放中西部地區巨大內需潛力,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的重要新契機。

2016年9月份,郁鴻勝在《風口上的長三角》演講中表示,中國城市群規劃實際上是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中國城鎮化規劃制定而來,在批復過程中,已經把城市群規劃解釋得非常清晰了。

“城市群的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主體。”郁鴻勝指出,城市群可以解決一些城市發展過程中自身不能解決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則更重要。

按照中國社科院的最新研究成果,當前,像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與成渝貴四大城市群在向高級都市群邁進。倪鵬飛表示,長三角城市現在不僅要變成世界級城市,還要變成超級城市。

城市群定位與功能錯位競爭

倪鵬飛認為,現在構建網絡化的城市體系,在金融、文化、服務、科技、制造等方面,不同城市及不同城市群的功能可能不一樣,側重點不同,他們之間存在著相互分工合作的、互補的、平等的關系。

2016年6月初,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這一遠景規劃消息一出,立刻引來社會熱議。尤其是作為引領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地位的上海,也發布了《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被賦予了“全球城市”的新定位。

郁鴻勝說,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的一個新亮點是“一核四帶五圈”的網絡化空間格局。一核就是上海;“四帶”就是沿海發展帶、沿江城市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五圈”就是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與寧波都市圈。

按照規劃定位,長三角城市群將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對標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國中南部城市群等。

實際上,長三角城市群是當前國內基礎最雄厚、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一個核心區域。其未來目標是通過優化提升,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從發展模式來看,郁鴻勝說,當前各城市群的發展是很有層次的,比如成渝城市群以要素合作模式為主,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早就走過了這兩個階段,長江中游城市群主要以布局合作模式為主,未來的發展重點就是制度合作模式。

倪鵬飛認為,成渝貴城市群有可能成為第四增長極,因為其基本地位是“一帶一路”的關鍵樞紐,歐亞一體化的重要支點,長江經濟帶的上游中心,大西南地區的綜合中心和國家大西南的戰略縱深,并且是國家的中心、國際樞紐和全球的門戶。

從成渝城市群規劃與定位來看,其未來使命是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等。

當前,成都與重慶分別肩負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使命,但各地定位有不同,比如成都將打造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而重慶則是打造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5年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就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等,實現與環首都經濟群錯位發展。

珠三角城市群的戰略定位是共同構建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帶動華南、中南和西南地區發展的龍頭。

長江中游城市群則覆蓋了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三個都市圈,其定位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等。

創新人口導流機制成關鍵

近來,新一線城市“爭奪戰”頻繁見諸媒體報道,比如杭州、南京、蘇州、天津、武漢、重慶與成都等備受關注,其中一個重要考量指標就是該城市GDP總量是否進入萬億級俱樂部。

據悉,2015年,全國共有10個城市的GDP規模突破萬億,除“北上廣深”外,還有天津、重慶、蘇州、武漢、成都和杭州。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人才、資本等集聚為城市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希望躋身新一線城市。從經濟規模看,這些城市有成為新一線城市的基礎。

實際上,上述列舉的重點城市也是當前位于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與成渝四個城市群中的佼佼者。倪鵬飛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成渝貴的發展勢頭非常好,無論是成都、重慶還是貴州,目前在全國發展的績效評價都是最好的,都是處在第一方陣的。

倪鵬飛認為,成都有可能成為競爭力強大的新型世界級城市,第一是當地要素,特別是優美的環境和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這是最核心的價值所在;第二是全球化聯系的基礎設施、創新的動力、知識和技術以及全球化的生產網絡,這個決定跨國公司愿意把他的戰略節點、生產節點放在成都;第三就是國家的價值,中國向西發展,歐亞一體化決定了成都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管清友認為,人才是一線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資源,通過吸引人才加快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為城市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以深圳為例,轄區人口從1979年的2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332萬人,人才優勢成為深圳核心競爭力之一。

“為了吸引人才長期定居,需要在戶籍制度、教育制度、醫療養老制度等方面做出調整,解決后顧之憂。”管清友強調說。

作為人口導入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城市房價成了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比如珠三角、長三角與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雖然各具特色和強大優勢,一度成為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流入的目的地,特別是像“北上廣深”乃至南京、蘇州、杭州、合肥等城市,本來就是一個區域的中心城市,但2016年以來,這些城市的房價一度暴漲,引來社會熱議。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向松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中國一些熱點城市的高房價正在扼殺新一代創業者的創業夢。

相對而言,像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漢、長沙、南昌以及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慶等區域核心城市,本來就具有較強的虹吸效應與輻射效應,而這些城市的房價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像成都和重慶,房價一直平穩,尤其是成都,‘雙創’做得很不錯,當地環境很悠閑,優惠政策很多,適合靜心做科研。”向松祚補充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