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2 22:04:23
在11月2日于成都舉辦的第四屆中澳媒體論壇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史安斌向記者介紹,“中國媒體的發展在全球范圍都十分罕見,與全球傳統媒體的寒冬形成鮮明對照”,這與全世界“中式全球化”的步調是一致的。
中國媒體數量居世界前列;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突破450億大關,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全球10大互聯網公司,有3家在中國……一組組數據奪人先聲,構成了中國媒體發展欣欣向榮的基調。
“中國媒體行業呈現出多媒體蓬勃發展,全業態百花齊放的趨勢。”在11月2日于成都舉辦的第四屆中澳媒體論壇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史安斌向記者介紹,“中國媒體的發展在全球范圍都十分罕見,與全球傳統媒體的寒冬形成鮮明對照”,這與全世界“中式全球化”的步調是一致的。
媒體的“中式全球化”
史安斌向記者介紹,“中式全球化”,是國際體系在經歷“英式全球化”“美式全球化”后的一種新的發展趨勢。與前二者不同的是,“中式全球化”更多強調的在中國“天下”思想的灌溉下,各國超越地區民族主義的藩籬,參與到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過程當中。
中國媒體“中式全球化”的趨勢已經開始突顯。據史安斌說,中國媒體已經開始逐漸打破英語為主導的世界文化宣傳與網絡世界,在世界媒體中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中國巨大的文化市場為這一趨勢奠基。在2015年和2016年2月春節期間,中國電影的月度票房收入均超過美國。據史安斌介紹,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已達10.64億戶,微信微博用戶更是遠超國際知名社交媒體。
而這一趨勢,更得益于中國“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史安斌特別提到了“中國媒體走出去”活動。他認為,這樣的活動能夠通過中國媒體自己發聲,帶動國家形象與聲譽的提升,進而實現媒體國際影響力的加強。
尋找“中國藥方”
作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國,澳大利亞也看到了中國媒體發展的巨大前景,來到這里交流媒體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
作為澳大利亞的資深媒體人,傳媒周刊的出版人兼主編詹姆斯·曼寧道出了當地媒體發展的困境:“澳洲傳統媒體產業受到新興媒體挑戰,報紙產業日漸衰退,電視產業也不再那么受歡迎。”他對《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說,中國與澳大利亞的媒體有許多能夠合作的地方,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來到中國,與媒體同仁交流學習。
而在成都,更多的澳大利亞媒體人發現了合作的機遇。在國務院新聞辦主任郭衛民看來,成都對世界事務的關注是這里媒體迅速成長的原因。“不僅是在場的官員記者,在市井街頭隨便找到一個人,他們都能對世界發生的重大新聞侃侃而談。”
天空新聞臺的市場推廣杰夫·布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他這次來到成都,看到了成都廣闊的媒體市場。在墨爾本到成都的直飛航線開通后,他希望能夠更常來到成都,需求與當地媒體的合作機會。
時代報高級記者丹尼爾·弗里敦更是從成都新的政策利好看到了這里的新發展:“澳大利亞與成都媒體將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在澳大利亞,人們對成都的了解太少了,我們應該更多的來到這里,感受這里勃勃發展的生機。”
每經記者 楊棄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