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8 01:31:54
作為一家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是PPP領域的標桿。
近日財政部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20個部委共同發布的《關于聯合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加快推動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財金[2016]91號)中,“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固安高新區綜合開發PPP項目”及“南京市溧水區產業新城項目”雙雙入選,這兩個項目的社會資本合作方均為華夏幸福。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作為一種制度創新供給,PPP已經成為激活社會資本、優化公共產品服務供給、減輕政府財力負擔、化解地方債務的重要路徑。后續各地政府也比較青睞吸引一些高市值、有成熟操盤經驗的企業進入。
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PPP
10月11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各級財政部門要聯合有關部門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型企業,按同等標準、同等待遇參與PPP項目。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大幅下滑,民間自發投資尚且意愿不足,參與PPP的熱情自然更受到影響。”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對此表示擔憂,他指出,雖然政府希望加速PPP項目落地,但社會資本熱情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對與政府部門合作的地位存有顧忌;另一方面,對項目的盈利情況、長期資金來源等存在擔憂。
為了鼓勵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此次財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的評審中,民企參與的PPP項目會獲得加分。
“這批示范項目重視民營企業的參與,有民營企業參與的PPP 項目都有加分,但由于多數項目處于準備階段和采購階段,還確定不了是否會有民營企業參加,所以獲得加分的項目并不多。但是這個導向很明確。”參與第三批PPP示范項目評審專家、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對媒體透露。
嚴躍進說,在這方面,華夏幸福自然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睞。此類已開發項目背后,實際上也是華夏幸福摸爬滾打的經驗積累,這對于后續企業成長和項目開拓有積極的作用。部分受益于高鐵建設等產業新城,成長性會更高,這對于繼續給華夏幸福市值的提高有積極的且見效快的作用。
華夏幸福的固安模式
作為民營資本的代表,華夏幸福在固安十幾年產業新城運作的模式,成為PPP的標桿,連獲國家及地方層面的認可和推廣。
從2002年起,華夏幸福就以綜合開發PPP模式推動固安產業新城的發展,實行“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市場化管理模式,政企雙方用“契約精神”取代了“身份觀念”,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通過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資源要素價格的干預,清晰界定了政府與合作企業各自的責任和利益邊界,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率最大化和最優化。
固安新型城鎮化PPP模式,構建了一個產業新城全流程綜合開發的政企伙伴關系機制。通過這一機制,華夏幸福承擔了產業新城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產業定位規劃等)、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建設、園區融資、產業招商服務、市政運營服務等整體運營工作。這種機制有效構建了雙方的互信平臺,減少了操作成本,從“一事一議”變為以PPP機制為核心的協商制度,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設與公共服務的效率。
華夏幸福的利潤回報以項目增量財政收入為基礎。以固安為例,若財政收入不增加,則企業無利潤回報,縣政府不承擔債務和經營風險。華夏幸福通過市場化融資,以固安產業新城整體經營效果回收成本,獲取企業盈利,同時承擔政策、經營和債務等風險。
業績估值雙贏
在業內人士看來,充分運用華夏幸福開創的運行機制,更有效地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促進縣(市)域經濟的發展。
數據顯示,全國2853個縣(市、區),國土面積占93%,經濟總量占60%。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華夏幸福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對于其市值提升有積極的作用。目前全國縣域經濟占全國經濟中的占比較大,但這基本上屬于一塊未切的蛋糕。對于此類經濟的挖掘,顯然利好相應的城市運營商。而華夏幸福在縣域經濟方面有過深耕戰略,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投資者對其的認可。隨著華夏幸福縣域經濟成果的不斷推出,相應的資本市場上也會給予積極的評價,即促使華夏幸福的企業估值提升。
Wind資訊最新統計的“中國上市企業市值500強”榜單于9月7日揭曉。華夏幸福憑借793億元的市值,位列第100強,在全行業排名中嶄露頭角。
中投證券的研報指出,華夏幸福已經并將繼續完成區域卡位,其獨特的產業新城模式得到固安的實踐檢驗并在全國初步成功復制。憑借強大的招商能力在核心城市周邊區域拓展產業建設新城,承接人口轉移和產業外溢,公司將是后城鎮化進程中大城市向周邊郊區/衛星城拓展這一過程中最受益的公司。“志在千里,大有可為,產業新城加速擴張,業績估值雙贏。作為獨特的園區開發運營商投資價值有別于傳統房企,長期價值發掘與提升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