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7 22:52:08
拖了近11個月的重組仍舊未決,共達電聲(002655)開始“曲線救國”主動更改交易預案。除了“踢走”原收購方案中標的之一:春天融合外,更讓另一收購標的樂華文化(833564)交易對價及盈利承諾作出大幅度下調,兩個指標共“縮水”5.1億元。影視并購重組監管趨嚴的情況下,上述調整是否為了增加過會幾率?
每經編輯|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拖了近11個月的重組仍舊未決,共達電聲(002655)開始“曲線救國”主動更改交易預案。
10月25日晚間,共達電聲披露《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以下簡稱“新交易預案”),除了“踢走”原收購方案中標的之一——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春天融合”)外,更讓另一收購標的樂華文化(833564)交易對價及盈利承諾作出大幅度下調,兩個指標共“縮水”5.1億元。
影視并購重組監管趨嚴的情況下,上述調整是否為了增加過會幾率?對此每經影視記者致電并發函共達電聲處進行了解,公司回函稱調整為“從充分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角度出發”。
值得注意的是,被放棄的標的春天融合也曾被互動娛樂看中持有其相應股權。然而2015 年底,互動娛樂及共達電聲的公布春天融合估值狀況卻出現超過5億元的差異,對此證監會亦發函問詢,但共達電聲還未公布回函便將春天融合“驅逐出局”。
重組長時間未能落定,主業表現亦出現“危機”,共達電聲的處境頗為嚴峻,公司甚至出現“資本出逃”的現象。內部堪憂、外延受阻,謀求轉型的共達電聲前路漫漫。
交易對價和盈利承諾“縮水”逾5億
據資料顯示,成立于2009年的樂華文化業務包括了藝人經紀、影視、綜藝節目等多項內容。旗下藝人亦不乏韓庚、周筆暢、黃征等知名影星。值得一提的是,樂華文化去年9 月才掛牌新三板,上市不到三個月便引來共達電聲關注。然而樂華文化“嫁入”上市公司卻因證監會的一紙問詢受阻,今年7 月證監會共對共達電聲此次并購提出了44個問題,其中多數與公司跨界收購標的及交易方有關。
據共達電聲10 月26 日公布的新交易預案內容,公司擬以13.92 元/股發行5660.54 萬股,并支付現金11.02 億元,合計作價18.9 億元收購樂華文化100%股權,同時擬以13.92 元/股向共達投資、三生資本非公開發行股份配套募資不超過7.87 億元用于支付現金對價及相關費用。
每經影視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共達電聲披露的交易預案中,樂華文化100%股權的交易對價為23.2億元,新預案中該數字縮水了4.3億元。除了交易對價縮水外,樂華文化的盈利承諾也對應減少。而原方案中2016 年~2018 年分別不低于1.7億元、2.2億元、2.8億元的扣非凈利潤下調至1.5億元、1.9億元、2.5億元,共計“縮水”8000萬元。

樂華文化上半年參與主投并上映的電影《夢想合伙人》劇照
上述金額的下調不無道理,據財務信息,樂華文化2016年上半年完成營收2.63億元,凈利潤5505.21萬元,對此共達電聲稱“樂華文化2016 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略低于預期”。而樂華文化上半年參與主投并上映的電影《夢想合伙人》《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均是“保底失敗”的案例。然而共達電聲對此在回函中表示,作為上述影片投資方,樂華文化通過保底發行、權益轉讓等多種方式轉嫁風險,其在上述兩部影片中均獲得了盈利。
雖然對標的盈利能力水平頗具信心,共達電聲在新重組方案中亦進行風險提示,“若標的公司(樂華文化)業績大幅下滑,或出現不可預知的重大影響事項,可能導致本次交易無法進行,或即使繼續進行將需要重新估值定價的風險。”據新交易預案內容,截至今年上半年,樂華文化賬面價值1.9億元,評估價值18.07億元~22.22億元,增值區間高達810.87%~1020.07%。
前后相差5億,“高人氣”春天融合估值存疑
除了下調樂華文化的交易對價外,共達電聲此次重組預案最大的變化在于將春天融合“踢出”交易方案。
10月21日,共達電聲發布公告稱“鑒于本次重組標的所在的影視行業市場環境發生一定變化,春天融和能否實現其承諾業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雙方對于標的估值的調整未達成一致。
春天融合是一家集策劃、制作和發行為一體的影視公司,曾參與制作發行《零下三十八度》《北平無戰事》等影視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春天融合曾兩度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2014年8月,切入影視板塊的互動娛樂以現金方式出資1.6億元增資參股春天融和,增資完成之后互動娛樂將持有春天融和20%股權。四個月之后,互動娛樂又發布公告表示,將其募集資金的5.67億元用于收購春天融和50.38%股權。
從增資到加碼收購,互動娛樂對于春天融合的“信心”可見一斑,同時春天融合亦做出2014~2017 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8000 萬元、1.04億元、1.35 億元、1.75 億元的盈利承諾。
然而春天融合的業績完成卻不及預期。2015年,互動娛樂變計劃出售公司持有的春天融和29.23%股權。據公告內容,春天融合2014年實現7610.20萬元凈利,并未達到“不低于8000萬”的盈利承諾。
前有互動娛樂,后有共達電聲,春天融合的“人氣”不可謂不高。而去年12月共達電聲公布的交易預案中,春天融合再次做出業績承諾,表示2016年~2018年“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4億元、1.8億元和2.25億元。
除此之外,春天融合的估值亦在互動娛樂及共達電聲公布的財務數據中“打架”。有相關媒體報道稱,互動娛樂披露的春天融合估值為12.8億元,后共達電聲則給出18億元的估值,僅相差一天的公告中估值卻出現了5.2億元的差異。
該估值差異亦引來證監會的關注,要求共達電聲對其進行解釋說明。然而還未回復證監會的問詢,共達電聲便調整重組方案,春天融合也消失在方案當中。對此,共達電聲回應稱“評估假設前提和限制條件均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規定執行,遵循了市場通用的慣例或準則,符合評估對象的實際情況。”
未來還將深化影視娛樂平臺布局
“公司跨界轉型大多是因為傳統業務出現問題”,一位知名券商的傳媒分析師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
確實如此,共達電聲的主營業務為微電聲元件的研發、生產、銷售。然而電子產業的波動使得上市公司業務發展受制。群益證券(香港)于今年8 月的中研報給出了共達電聲“主業差強人意”的評價。據該研報內容,“共達電聲傳統主業勢頭漸弱,研發費用增長影響盈利水平。”
據共達電聲2015 年年報,報告期實現1900 萬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0.99%。其中研發投入7002.18 萬元,較上年增長35.31%,占營收9.93%。對此上市公司表示“研發支出大幅增長,營收與費用率增長不成比例成為造成盈利下降的直接原因。”
原有電聲行業轉型升級的困難,使得共達電聲計劃將原有智能電聲行業與影視行業雙主業運營,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值得一提的是,共達電聲表示收購樂華文化僅是第一步,未來還將進一步深化影視娛樂平臺的布局。
此次調整方案表現出共達電聲“ 死磕”影視的決心,倘若再次過會受阻將會對上市公司帶來怎樣的影響?公司未來的主營業務是如何布局的?其中影視板塊將占怎樣的比重?每經影視記者發函至共達電聲處進行了解,但對此公司并未給出明確回復。
“上市公司主動謀變,更改重組方案是為了增加過會的幾率,但具體能否過會還要看標的公司盈利承諾的可行性”,前述券商分析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
據共達電聲新預案中的數據,以18.9億元估值計算,樂華文化對應的2016 年~2018 年市盈率分別12.6 倍、9.9 倍、7.56 倍。上述分析師認為從PE 指標看是相對合理的,但具體情況則仍舊看樂華文化的業績完成狀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