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張敬偉:養老金入市應正確緩釋民眾焦慮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7 00:35:56

養老金入市是政策普惠,更應體現市場利益均沾的原則,而不能變成富者愈富貧者更貧的資本游戲。在近一半省份沒有養老金結余可以歸集的情勢下,養老金入市如何操作就不僅僅是個技術活,而是社會經濟命題。

◎張敬偉

10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6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指出,下一步將啟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組織第一批委托省份與社保基金會簽訂合同,公告第一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按照公眾理解,姑且稱之為養老金入市。目的是為了保持養老金的增值保值。因為按照現有的穩健方式——購買國債和儲蓄,會造成養老金增值率跑不過通脹率的尷尬情況。數據顯示,1993年以來,全國基本養老金年均收益不到2%,而CPI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8%。

在此之前,山東和廣東兩省與社保基金會進行了入市試點,兩省養老金的收益情況證明,養老金市場化投資收益遠高于買國債和存款。海外經驗也可以佐證,社保、醫保等帶有公益性質的基金,應該采取多元化的增值保值手段。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保障這些社會基金的公共效能。

然而公眾也存疑慮。

一是收益大風險也高,這是不變的市場鐵律。養老金入市,誰能保證一定能夠增值保值?市場化的風險責任由誰來擔負?對于“養老金支付虧空”這一問題,支持和反對雙方似乎都有道理。支持入市者認為養老金入市能夠解決養老金虧空的難題,反對者則認為養老金入市也可能立刻帶來虧空,導致即期支付都成問題。

二是將養老金投入不確定性較大的股市,帶給人們的是心理上的恐懼。畢竟,A股市場去年的大震蕩讓人記憶猶新,加之制度不健全和監管不到位,有人擔心養老金投入這樣不完善的資本市場,會造成一定損失。此外,有些機構和單位,也可能將養老金視為救市的功利性工具,入市自然會引發更多的民眾恐慌。

總而言之,公眾對養老金入市的增值保值存在詰疑,更為關切的是養老金的安全問題。富貴不向險中求,唯有求穩才踏實,這是普遍的公眾心態。當然,這一心態也折射了公眾對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性的擔憂,以及對市場治理缺乏足夠的信心。

還有技術層面的原因。一是養老金入市要有委托機構,如果委托機構的上市資質存在問題,或者治理機構不健全,尤其是社會公眾對其難以監督,養老金交與這樣的委托機構進行市場化操作,公眾也不放心。

二是養老金基金池屬于屬地管理——有些歸集到省,有些則在市縣。如果歸集到省,然后再通過省一級的管理機構和委托機構簽訂投資運營合同,并非易事。必須要對各省市區的基本養老金歸集情況進行摸底清查,摸清各地基本養老金的“家底”。

三是資金到位之后,投資機構也需要分析市場行情,瞅準時機入市,為養老金入市選一個好的行情,而不是隨性隨機入市。

此外,以省級養老金資金池入市,也會呈現出多寡不均的市場景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曾做過一個統計,我國只有一個省級城市結余超過了5000億元、3個省級城市超過2000億元、5個超過1000億元,整體約有五成多省份有結余可以歸集、投資,還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沒有錢可以歸集。

養老金入市是政策普惠,更應體現市場利益均沾的原則,而不能變成富者愈富貧者更貧的資本游戲。在近一半省份沒有養老金結余可以歸集的情勢下,養老金入市如何操作就不僅僅是個技術活,而是社會經濟命題。如果養老金急切入市,恐會形成新的爭議甚至是不同省份間的博弈——效率和公平如何平衡,還需政策面好好斟酌。

當然,制度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養老金入市的風險問題,譬如設定入市比例(30%)的限制,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監管監督機制等。但市場風險畢竟難以預期,如果入市后的養老金出現差池,將會引起民眾的廣泛爭議。

故而,養老金入市雖是必然大勢,但也存在著如何疏導民眾心理、緩釋民眾焦慮以及如何規避市場風險、確保養老金安全的難題。

如何破局養老金入市的一些現實難題,還需政策面斟酌深思。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張敬偉 10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6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指出,下一步將啟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組織第一批委托省份與社保基金會簽訂合同,公告第一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按照公眾理解,姑且稱之為養老金入市。目的是為了保持養老金的增值保值。因為按照現有的穩健方式——購買國債和儲蓄,會造成養老金增值率跑不過通脹率的尷尬情況。數據顯示,1993年以來,全國基本養老金年均收益不到2%,而CPI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8%。 在此之前,山東和廣東兩省與社保基金會進行了入市試點,兩省養老金的收益情況證明,養老金市場化投資收益遠高于買國債和存款。海外經驗也可以佐證,社保、醫保等帶有公益性質的基金,應該采取多元化的增值保值手段。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保障這些社會基金的公共效能。 然而公眾也存疑慮。 一是收益大風險也高,這是不變的市場鐵律。養老金入市,誰能保證一定能夠增值保值?市場化的風險責任由誰來擔負?對于“養老金支付虧空”這一問題,支持和反對雙方似乎都有道理。支持入市者認為養老金入市能夠解決養老金虧空的難題,反對者則認為養老金入市也可能立刻帶來虧空,導致即期支付都成問題。 二是將養老金投入不確定性較大的股市,帶給人們的是心理上的恐懼。畢竟,A股市場去年的大震蕩讓人記憶猶新,加之制度不健全和監管不到位,有人擔心養老金投入這樣不完善的資本市場,會造成一定損失。此外,有些機構和單位,也可能將養老金視為救市的功利性工具,入市自然會引發更多的民眾恐慌。 總而言之,公眾對養老金入市的增值保值存在詰疑,更為關切的是養老金的安全問題。富貴不向險中求,唯有求穩才踏實,這是普遍的公眾心態。當然,這一心態也折射了公眾對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性的擔憂,以及對市場治理缺乏足夠的信心。 還有技術層面的原因。一是養老金入市要有委托機構,如果委托機構的上市資質存在問題,或者治理機構不健全,尤其是社會公眾對其難以監督,養老金交與這樣的委托機構進行市場化操作,公眾也不放心。 二是養老金基金池屬于屬地管理——有些歸集到省,有些則在市縣。如果歸集到省,然后再通過省一級的管理機構和委托機構簽訂投資運營合同,并非易事。必須要對各省市區的基本養老金歸集情況進行摸底清查,摸清各地基本養老金的“家底”。 三是資金到位之后,投資機構也需要分析市場行情,瞅準時機入市,為養老金入市選一個好的行情,而不是隨性隨機入市。 此外,以省級養老金資金池入市,也會呈現出多寡不均的市場景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曾做過一個統計,我國只有一個省級城市結余超過了5000億元、3個省級城市超過2000億元、5個超過1000億元,整體約有五成多省份有結余可以歸集、投資,還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沒有錢可以歸集。 養老金入市是政策普惠,更應體現市場利益均沾的原則,而不能變成富者愈富貧者更貧的資本游戲。在近一半省份沒有養老金結余可以歸集的情勢下,養老金入市如何操作就不僅僅是個技術活,而是社會經濟命題。如果養老金急切入市,恐會形成新的爭議甚至是不同省份間的博弈——效率和公平如何平衡,還需政策面好好斟酌。 當然,制度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養老金入市的風險問題,譬如設定入市比例(30%)的限制,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監管監督機制等。但市場風險畢竟難以預期,如果入市后的養老金出現差池,將會引起民眾的廣泛爭議。 故而,養老金入市雖是必然大勢,但也存在著如何疏導民眾心理、緩釋民眾焦慮以及如何規避市場風險、確保養老金安全的難題。 如何破局養老金入市的一些現實難題,還需政策面斟酌深思。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