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04 17:06:59
先后數日,先有房企和機構自查,后有住建部監查,行業風氣整頓潮起。如此高密度的行業整頓,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爆發?對行業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每經編輯|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這個國慶節,中國樓市并不落寞,北京市在國慶前推出限購政策,天津、鄭州、成都等城市迅速跟進。
與調控政策并行而出的是行業內部整頓。日前,萬科與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新城控股等機構和房企在上海成立“房地產銷售誠信聯盟”,設立黑名單制度。10月3日晚,住建部公布了45家“各地查處的違規失信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名單”。
先后數日,先有房企和機構自查,后有住建部監查,行業風氣整頓潮起。如此高密度的行業整頓,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爆發?對行業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住建部和房企向不誠信說“不”
10月3日晚,住建部公布了45家各地查處的違規失信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名單。
據了解,這批房企和機構都有過發布虛假廣告、惡意編造散布謠言,制造房源緊張氣氛,采取違規預售、捂盤惜售,通過煽動消費者購房抬高房價、牟取私利等行為。
9月21日,萬科等20家房企也成立了“房地產銷售誠信聯盟”,建立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和誠信黑名單制度,詳實調查從業人員的誠信資質。從業人員若有損害客戶利益等不當行為,將被錄入誠信黑名單。
據介紹,誠信檔案的建立,意在提高不誠信行為的社會成本,在全行業、全社會倡導誠信文化,進一步杜絕開發商不誠信、虛假信息、廣告承諾不履行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住建部以往每年會公布幾次黑名單,房企此前也有集體建立行業聯盟的先例,但從政府層面到企業層面輪番就房地產風氣進行整治,比較少見。
整頓風潮因何而起
這些舉措看似“巧合”,其實內在聯系頗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如今房地產行業的不誠信行為日益加劇,前段時間,在上海鬧得沸沸揚揚的離婚買房就是由7名惡意編造、傳播相關謠言的房產中介人員杜撰而成,他們的行為引發了市場的恐慌,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目前在房地產銷售領域,也存在大量的潛規則、變相捆綁、暗箱操作等不合規的情況。前段時間深圳“6平方米鴿籠”半天售罄傳聞在坊間鬧得沸沸揚揚,隨后,位于深圳龍崗區的樓盤同樣涉嫌虛假宣傳,遭到深圳市執法部門調查。
近期,網傳“一次性購房60套”事件嚴重影響了成都市房地產市場秩序,涉事的“中德·英倫世邦”由于涉嫌散布不實信息、制造市場緊張氣氛等違規行為,被立案調查,并繼續關閉項目商品房網簽、暫停銷售,暫緩辦理預售許可、取消成都市第48屆秋季房地產交易會資格。
可以發現,這些房企和中介往往為了業績進行虛假宣傳,甚至捂盤惜售,其行為會使真正需要購房的消費者做出錯誤判斷,同時構成不正當競爭。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樓市熱度較高的時候,房企和中介的虛假宣傳、刻意制造恐慌和搶房氛圍,更不利于房地產行業的平穩發展。
“最近正因為很多城市樓市偏離了平穩這個關鍵詞,所以才會引發各地限購政策紛紛出臺,引發行業內外加強風氣整頓。”有房地產企業人士就表示。
為行業構筑“安全線”
在多城限購的背景下,加強行業規范建設,建立誠信聯盟,對于行業來說,可能有“被重塑”的意義。
“房地產是一個貨值高,信息不對等的行業,從黃金十年到白銀十年,行業需要更規范,如果不從行業大勢來考慮,主動提升自身的品質和服務,在未來將很容易喪失競爭力。”萬科上海區域副總經理吳鏑就表示,“誠信”實際上是在為企業創造一條發展的安全線。
對于消費者而言,房地產風氣的整頓無疑也會為購房置業提供安全保障。一些開發商店大欺客、坐地起價、違規銷售、捂盤抬價、隨意毀約等違背誠信銷售的現象將得到杜絕。
“這會對行業產生大影響,凈化掉一大批企業。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競爭門檻,把差的企業趕出去。通過這種方式,讓地價降下去,而在銷售市場,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環境。”業內人士就表示。
種種行為雖然在短期內會帶來銷售利好,但隨著市場趨于成熟,大型房企越來越注重品牌。改善購房者消費體驗,保障其切身利益,提升開發商口碑,種種行為將使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形象推進一個檔次,這也將促進房地產的健康穩定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