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3 02:14:01
◎徐瑾
即使在北京時間9月22日凌晨兩點前的最后一刻,還是有不少人預言美聯儲會加息。有沒有搞錯?
預測倒在其次,關鍵要學會邏輯分析。
美聯儲加息與否,從市場雙方看都有充分理由,這其實也揭示了聯儲貨幣政策背后存在兩難——加息吧,會帶來市場動蕩;不加息吧,會有自身信譽風險。
如果美聯儲此時加息,全球股市恐怕跌幅不止10%;而如果美聯儲9月不加息,那么12月加息的概率可能就是五五開。在全球市場低利率環境下,現在關注的點應該不光是美聯儲是否加息,而是要看全球金融市場累積的風險到底有多高。
身為全球“印鈔派”的掌門人,耶倫每一次出場演講都引發諸多關注乃至爭議,然而正如其前輩格林斯潘所言,如果你認為你知道我在說什么,你一定理解錯了。
相同的案例發生在8月26日周五晚上,耶倫參加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她的演講,一如既往引發市場上下波動。耶倫一開頭表示,“鑒于勞動力市場持續表現穩固,加上我們對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的展望,我相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理由在最近幾個月已經增強。”
耶倫話音未落,很多機構和媒體都表示加息概率增大,個別機構甚至直接預測聯儲將在9月加息。真是如此么?
從表面看,雖然這句話本身可以作偏鷹派解讀,但隨后耶倫花費更多時間討論的內容卻暗示出不同的想法。耶倫先是強調,對經濟與貨幣效力的預見能力,美聯儲并沒有太大把握;隨后花費大量篇幅談論美聯儲在面對經濟疲弱時候的政策工具選項。
支持加息的一個強烈理由,是一派經濟學家相信,美聯儲需要趁現在經濟正增長之際,將利率提升至一定水準,以為未來經濟疲弱期間留出降息空間。基于此,這一派經濟學家們希望美聯儲盡早盡快加息。但耶倫實際上明確反駁了這一觀點,認為這一情況不會損害未來美聯儲抗擊衰退的能力。支持加息的短期理由則認為美國近期數據良好,自然應該加息,而耶倫對“預見能力的有限性”的強調也弱化了這一派的論點。在這一背景下來理解,耶倫的整體發言其實偏中性。
關鍵在于市場怎么看?市場和資本比很多猜測更靠譜。耶倫演說完一段時間,黃金、石油、股市、美元均上漲,這個組合并不常見,即使到收盤黃金、石油有所回調,其下滑幅度也遠不能解釋為對加息的擔心。
與其從字里行間去理解耶倫,不如分析一下美聯儲加息的整體邏輯。美聯儲今年是否加息,最關鍵的因素在于美國經濟前景。
目前美國雖然數據有所回升,但是仍舊沒有達到預期,一些長線指標如企業投資開支、產能利用率等表現疲弱。
以大家最為關心的核心通脹率來看,目前美國核心通脹雖然有所回升,但整體其實沒有達到預期。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的研究顯示,全球壓力可能會使得核心PCE通脹率低于2%,他們結論是通脹率到2020年之前即使有所上漲,也無法達到2%。
實際上,美國中期國債收益率一直處于歷史低點附近,這一現象也不支持未來通脹走高、經濟繁榮的判斷。由此可見,當前美國經濟沒那么強,金融市場累計風險也比較大,各種不確定性很高,美聯儲不敢冒加息的風險。
與此同時,雖然美聯儲的首要目標是服務美國經濟,然而隨著美聯儲影響力在金融危機之后日漸擴大,美聯儲不得不考慮其政策舉措的外溢效應,畢竟這些外溢效應不僅影響其他國家,甚至也會反過來影響美國經濟。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啟2009年以來的首次加息,這次加息之后,全球股市暴跌,包括中國A股市場。如今美國大選在即,如果需要2016年加息,節奏必須是保持充足信息之下再來開展。
以往中央銀行以及銀行家們常常被神秘化,不少公眾對他們的評價也兩極分化,要么認為他們無所不能,要么認為他們無惡不作。然而美聯儲背后其實并沒有那么多陰謀與故事,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言,“美聯儲確實擁有拜占庭式的復雜決策過程,但是揭開其神秘面紗也是很簡單的事。美聯儲不是無所不能的經濟管理者,它更像是在風浪中努力拖動大油輪的一艘小拖船。”
(作者為青年經濟學者,近期出版《印鈔者》一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