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內房股市值百強出爐:僅三成未“破凈”

每經網 2016-07-18 20:11:56

近日,億翰智庫發布了截至7月16日124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以下簡稱內房股)市值排行榜,中國海外發展以2192億元奪冠,市盈率7.6倍、市凈率1.3倍,而萬科以1918億元市值屈居第二,但市盈率與市凈率略高于中海。

 每經編輯|杜冉樂    

每經記者杜冉樂

前不久,中國房企上半年銷售成績單以“飄紅”收場,不少房企甚至還上調了年度目標,以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近日,億翰智庫發布了截至716124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以下簡稱內房股)市值排行榜,中國海外發展(以下簡稱中海)以2192億元奪冠,市盈率7.6倍、市凈率1.3倍,而萬科以1918億元市值屈居第二,但市盈率與市凈率略高于中海。

從內房股百強來看,像恒大地產今年上半年銷售1417.8億元,市值卻只有572億元,市盈率5.3倍,市凈率1.1倍。相對于市盈率,市凈率更能說明房企問題,僅有3成房企市凈率未“破凈”。

去年以來,像萬達、富力等內房股曾掀起一場回A股潮流,估值被低估無疑是其核心成因之一,此前房企曾掀起一波轉型潮,2年來仍難以提振股價。

內房股百強顯著分化

今年初,閩系房企巨頭之一的融信中國(03301HK)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但彼時IPO僅在香港獲得2.7%的認購量,剩下只好向國際發售。

截至最新收盤價6.040港元/股,融信中國的動態市盈率僅為4.78倍。從彼時招股書來看,融信中國以高負債率逆市赴港IPO給地產界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商業模式也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暫無其他房企選擇在香港上市。不過,港交所作為市場化、國際化與規范化程度較高的證券交易所,仍受外界高度關注。

億翰智庫研報顯示,中海、萬科、萬達商業和華潤置地四家企業市值超過千億,分別為2192億元、1918億元、1857億元和1151億元。

從統計口徑來看,億翰智庫實際上是合并了一家房企在A股與B股及H股之后的總市值。      

“這四家公司均為內地的龍頭房企,以極強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體現出價值,市值居于行業前列。”億翰智庫分析師說。

以“穩健”著稱的中海為例,記者注意到,該房企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401.3億港元,同比增幅16.78%,實現凈利潤333.12億港元,同比增幅20.35%,實現每股凈資產19.43港元,同比增幅19.13%

記者注意到,鄂系房企卓爾集團(原名卓爾發展,6月剛更名)總市值354億元,市盈率卻高達16.9倍,市凈率3.6倍。

為何市場給予卓爾高估值?實際上,武漢卓爾主要以物流地產開發與運營為特色,加上涉足互聯網O20,可謂風頭正勁。建銀國際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國內網購市場風起云涌,京東、阿里等電商巨頭急需龐大的物流設施,使得物流地產很受青睞。

排名進入前10強的碧桂園總市值618億元,市盈率只有6.5倍,市凈率僅0.9倍,這意味著該房企的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也就是“破凈”。

記者統計發現,包括碧桂園、世茂房地產、富力地產、紅星美凱龍、遠洋集團、中國金茂、SOHO中國、雅居樂、融創中國等70家房企股價“破凈”,占市值百強房企數量的70%

房企艱難轉型路

去年10月份,方興地產更名為中國金茂,外界認為這是中國金茂的一場“去地產化”之旅,試圖轉型為“城市運營商”。

翻看中國金茂2015年年報,該企業實現地產銷售及土地一級開發銷售金額合計301.02億元,同比增幅39.5%

從業務范疇來看,中國金茂的主營收入仍來自地產銷售收入。按照其對“城市運營商”角色的理解,這應該是涵蓋了綠色科技、產業資源整合、智慧科技開發等多個方面。

今年3月份,中國金茂旗下金茂酒店(原名金茂投資,H股)與攜程旅行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酒店品牌、渠道與產品等緊密合作。

截至目前,中國金茂除了傳統業務照舊開發開發之外,記者還梳理發現,更多是與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或發行較高成本的永續債,以及現身一線瘋搶“地王”等。

中國金茂僅是當前房企探索轉型的一個縮影,本輪房企轉型發端于2013年底,積極擁抱互聯網社區、互聯網金融、眾籌銷售等互聯網+,但樓市白銀時代已成定局,地產藍籌效應也逐步褪色。

上半年,房企銷售業績再創新高,僅半年就有4家房企創下千億銷售金額,而去年同期僅有萬科一家。一邊是房企銷售業績飄紅,另一邊是投資人用腳投票。

東方證券某位地產分析師表示,路徑依賴往往讓企業轉型并不容易,當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震蕩,全行業資產收益率也一再下滑,高成長性的熱門行業概念股風險大,地產股相對安全,但只有少數機構投資者愿意多元化配置。

在香港房地產與金融觀察家黃立沖看來,港股市場投資人更理性,因為機構占比高,他們對當前房企的地產模式是比較悲觀態度的,主要是一線及典型二線房價泡沫隱現,三四線庫存高企,風險加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杜冉樂 前不久,中國房企上半年銷售成績單以“飄紅”收場,不少房企甚至還上調了年度目標,以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近日,億翰智庫發布了截至7月16日124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以下簡稱內房股)市值排行榜,中國海外發展(以下簡稱中海)以2192億元奪冠,市盈率7.6倍、市凈率1.3倍,而萬科以1918億元市值屈居第二,但市盈率與市凈率略高于中海。 從內房股百強來看,像恒大地產今年上半年銷售1417.8億元,市值卻只有572億元,市盈率5.3倍,市凈率1.1倍。相對于市盈率,市凈率更能說明房企問題,僅有3成房企市凈率未“破凈”。 去年以來,像萬達、富力等內房股曾掀起一場回A股潮流,估值被低估無疑是其核心成因之一,此前房企曾掀起一波轉型潮,2年來仍難以提振股價。 內房股百強顯著分化 今年初,閩系房企巨頭之一的融信中國(03301,HK)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但彼時IPO僅在香港獲得2.7%的認購量,剩下只好向國際發售。 截至最新收盤價6.040港元/股,融信中國的動態市盈率僅為4.78倍。從彼時招股書來看,融信中國以高負債率逆市赴港IPO給地產界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商業模式也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暫無其他房企選擇在香港上市。不過,港交所作為市場化、國際化與規范化程度較高的證券交易所,仍受外界高度關注。 億翰智庫研報顯示,中海、萬科、萬達商業和華潤置地四家企業市值超過千億,分別為2192億元、1918億元、1857億元和1151億元。 從統計口徑來看,億翰智庫實際上是合并了一家房企在A股與B股及H股之后的總市值。 “這四家公司均為內地的龍頭房企,以極強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體現出價值,市值居于行業前列。”億翰智庫分析師說。 以“穩健”著稱的中海為例,記者注意到,該房企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401.3億港元,同比增幅16.78%,實現凈利潤333.12億港元,同比增幅20.35%,實現每股凈資產19.43港元,同比增幅19.13%。 記者注意到,鄂系房企卓爾集團(原名卓爾發展,6月剛更名)總市值354億元,市盈率卻高達16.9倍,市凈率3.6倍。 為何市場給予卓爾高估值?實際上,武漢卓爾主要以物流地產開發與運營為特色,加上涉足互聯網O20,可謂風頭正勁。建銀國際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國內網購市場風起云涌,京東、阿里等電商巨頭急需龐大的物流設施,使得物流地產很受青睞。 排名進入前10強的碧桂園總市值618億元,市盈率只有6.5倍,市凈率僅0.9倍,這意味著該房企的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也就是“破凈”。 記者統計發現,包括碧桂園、世茂房地產、富力地產、紅星美凱龍、遠洋集團、中國金茂、SOHO中國、雅居樂、融創中國等70家房企股價“破凈”,占市值百強房企數量的70%。 房企艱難轉型路 去年10月份,方興地產更名為中國金茂,外界認為這是中國金茂的一場“去地產化”之旅,試圖轉型為“城市運營商”。 翻看中國金茂2015年年報,該企業實現地產銷售及土地一級開發銷售金額合計301.02億元,同比增幅39.5%。 從業務范疇來看,中國金茂的主營收入仍來自地產銷售收入。按照其對“城市運營商”角色的理解,這應該是涵蓋了綠色科技、產業資源整合、智慧科技開發等多個方面。 今年3月份,中國金茂旗下金茂酒店(原名金茂投資,H股)與攜程旅行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酒店品牌、渠道與產品等緊密合作。 截至目前,中國金茂除了傳統業務照舊開發開發之外,記者還梳理發現,更多是與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或發行較高成本的永續債,以及現身一線瘋搶“地王”等。 中國金茂僅是當前房企探索轉型的一個縮影,本輪房企轉型發端于2013年底,積極擁抱互聯網社區、互聯網金融、眾籌銷售等互聯網+,但樓市白銀時代已成定局,地產藍籌效應也逐步褪色。 上半年,房企銷售業績再創新高,僅半年就有4家房企創下千億銷售金額,而去年同期僅有萬科一家。一邊是房企銷售業績飄紅,另一邊是投資人用腳投票。 東方證券某位地產分析師表示,路徑依賴往往讓企業轉型并不容易,當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震蕩,全行業資產收益率也一再下滑,高成長性的熱門行業概念股風險大,地產股相對安全,但只有少數機構投資者愿意多元化配置。 在香港房地產與金融觀察家黃立沖看來,港股市場投資人更理性,因為機構占比高,他們對當前房企的地產模式是比較悲觀態度的,主要是一線及典型二線房價泡沫隱現,三四線庫存高企,風險加劇。
內房股市值百強 七成破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