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6-04-21 20:26:18
雖然(ran)回歸A股一(yi)片(pian)美(mei)好,但(dan)也有(you)接近萬達商(shang)業的人(ren)士(shi)表示,回歸是一(yi)種可能,也有(you)可能不回歸。因為相比(bi)萬達集團來說,萬達商(shang)業畢(bi)竟占比(bi)不大。
每經(jing)編輯|王(wang)杰
每經記者 王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大連萬達集團向私人投資者表示,參與其40億美元的房地產部門買斷交易,這塊業務在A股市場掛牌上市時可能將獲得3倍于投資額的收入。
據大連萬達集團為潛在的基金投資者準備的一份文件顯示,該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已經開始了買斷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香港上市股票的程序,并將把該部門在A股市場的一家交(jiao)易所掛牌上市。
文件還顯示,萬達集團預測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市場上市以后的市盈率將會達到20倍,相比之下,目前其在港股市場上12個月歷史市盈率則僅為5.8倍。這就意味著,該部門在A股市場上市以后的總市值將達5000億元人民幣(約合770億美元),相比之下其在買斷交易以前的市值為2076億港幣(約合268億美元)。
雖然回歸A股一片美好,但也有接(jie)近(jin)萬達商業(ye)的人士表示,回(hui)歸(gui)是一種(zhong)可能,也有可能不回(hui)歸(gui)。因為相(xiang)比(bi)萬達集團(tuan)來說,萬達商業(ye)畢竟占比(bi)不大(da)。
萬達為將來登陸A股“留了退路”
3月30日晚間,萬達商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初步考慮就H股進行一項自愿全面收購要約。如經落實,萬達商業將私有(you)化(hua),并將從香港聯交所除(chu)牌。
萬達集團表示,如果進行自愿全面收購要約并且發出正式要約,H股的要約價將不會低于每股48港元。這一價格也是當時萬達商業H股上市的發行價,比3月30日的收盤價38.8港元高出23.7%。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并不意外。萬達商業曾在去年9月向證監會提交A股上市申請,擬發行數量不超過3億股,預計籌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后又于11月13日發布了A股招股說明書。也就是說,私有化可能是萬達商業在A股上(shang)市的一個過渡手段(duan)。
盡管萬達并未在(zai)公(gong)眾場(chang)合表態,但在(zai)外(wai)界看來,萬達商業股票價格偏(pian)低,并長期低于發(fa)行價。
對于回歸A股的原因,萬達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劉朝暉曾在去年8月的中期業績會上透露:第一,同時利用境內、境外兩個資本市場,有助于公司多方的融資渠道和經營發展;第二,業務重心在內地,且在內地有非常高的認知度,投資者也希望看到萬達商業在A股上市。
他還透露,關于回歸A股的議案,公司曾在2015年8月18日召開股東大會,內地股東全票通過,香港H股也有99%以上通過。
據悉,在萬達商業的總股本中,人民幣股票占比約86%,港元股僅占14%。換句話說,在港股上市之時,萬達就為將來登陸A股“留了退路(lu)”。
市值會有所擴大
萬達與A股市場淵源頗深。早在2009年,萬達商業便啟動A股上市計劃。2010年,由于房地產宏觀調控的要求,監管層暫停了房地產企業的IPO步伐。恢復審核后,萬達商業一度在上交所IPO的隊伍中,到2014年,由于“未更新申(shen)報材料”而正式宣告(gao)放棄(qi)。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表示,內地資本對估值的認知程度,會比香港更加清晰,A股市場相應的溢價率和市盈率表現的會更加充分。“(萬達回歸A股(gu)),市值會有所擴大,融資(zi)會更加便(bian)利,企(qi)業債的成本也會更低。”
房地產與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回歸A股,對于(yu)融資來說更容易。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回歸A股,對于萬達來說有三個利好。第一是實現企業估值的提升,這個也是萬達商業目前不是特別滿意的地方。而到了A股市場上,相信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于萬達商業并不會特別陌生,也能夠理解萬達的商業運作模式。第二是加快融資,這是國內房地產企業可以享受的一個政策利好。在別的行業相對疲軟的情況下,此類行業后續將會有一個較為明顯的資金流入的狀態。第三是加速業績轉型,通過和A股(gu)市(shi)場(chang)進行同(tong)向對比,能夠為后續產品的戰略轉型升(sheng)級(ji)提供新視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jin)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