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02 22:21:33
“供給側改革”或將(jiang)為企(qi)業創(chuang)(chuang)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企(qi)業自身必(bi)須先要學(xue)會“強身健(jian)體”,通過技術、產品、營銷(xiao)、管理等不斷(duan)創(chuang)(chuang)新與升(sheng)級,主動(dong)接(jie)軌國(guo)家(jia)戰略,更好(hao)地去(qu)適應市(shi)場的變化(hua)。
中民投積極順應中國經濟的(de)(de)“新常態(tai)”,以“聚(ju)合(he)資本(ben)(ben)能量,釋放機制活(huo)力,服務(wu)國家戰略”為(wei)使命(ming),探(tan)索(suo)與創新資本(ben)(ben)運作模式,引領(ling)中國民營資本(ben)(ben)抱團(tuan)發展。在(zai)這個過程(cheng)中,希望政(zheng)府能進一步為(wei)企(qi)業減負,幫助企(qi)業突破技術、人才(cai)、制度、資金(jin)等瓶頸,持續推(tui)出以提升企(qi)業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為(wei)目標(biao)的(de)(de)優惠政(zheng)策(ce),并進一步簡化各(ge)項行政(zheng)審批流程(cheng)。
————張志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bao)社(she)授權,嚴禁(jin)轉載或鏡(jing)像,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如您不(bu)希望作品(pin)出(chu)現在本站,可(ke)聯系我們要求(qiu)撤下(xia)您的(de)作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