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資寶 2015-12-08 21:53:03
招商證券策略會今天刷屏了股民朋友圈,但一超級大蟹卻出現了。數據表明,產業資本的集中減持并不意味著A股行情馬上見頂,但卻是市場中長期趨勢即將轉向的重要警示信號。
每經編輯|楊建 胡敏超
本文由每經投資寶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每經投資寶公眾號(微信號:每經投資寶mjtzb2)
招商證券策略會今天刷屏了股民朋友圈,大盤也非常賣力地“配合”跳水67點,然而一位私募圈大佬卻告訴寶哥:“這一A股市場的丁蟹效應并不算什么,只是短期小蟹,真正影響中長期大趨勢的超級大蟹,投資者并未發現。”
這一論述讓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頓感事態嚴重,為了各位看官的賬戶安危,寶哥一定要探個究竟,不過,為了弄清楚這只超級大蟹,竟然花了寶哥七八個小時,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產業資本的集中減持潮的確是大盤見頂的先行指標。
考察A股歷次牛市可以發現,牛市的高點往往與產業資本的集中減持潮同步。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通過CHOICE數據測算,時間從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止,以周為單位,提取在一周內合計減持規模達到100家以上的數據為對象。
數據表明,產業資本的集中減持并不意味著A股馬上見頂,但卻是市場中長期趨勢即將轉向的重要警示信號。
2007年5月27日:
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時間回到上一輪大牛市中,A股市場從2005年6月10日的998點一口氣上漲到2007年5月30日的高點4335點,大盤在2年時間內上漲超334%。在2007年牛市見頂前,出現了產業資本大量減持的情況。寶哥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牛市中期的4月和5月,產業資本減持市值由當年3月份的49億元暴漲至115億元和106億元,隨后回落。
然而市場在2007年5月27日當周有139家公司出現產業資本減持高潮,占當時上市公司的比例為9.44%,在減持當周大盤下跌4.28%。隨后爆發了著名的530暴跌,上證指數暴跌930余點,跌幅超過20%,不少個股出現連續跌停。市場在首次出現減持高潮后市場出現了連續6周的中級調整。

2007年12月30日:
整個2007年,上證指數上漲了2586點,漲幅達96.6%,是全球表現最強勁的股市,隨著股市上揚,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從2006年的8萬億升到2007年底的32萬億,這也催生了股東強烈的套現欲望。在2007年12月份和2008年的1月份,重要股東減持參考市值再次暴增至百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12月30日當周出現了減持高潮之后,在2007年12月30日當周也出現了129家上市公司減持高潮,占當時上市公司的8.32%。大盤在隨后的11個多月里,大盤開始劇烈調整,從高點5500點下跌至低點1664點,短短11個月里下跌了3836點,開始了中國A股歷史上的跌幅最大的一次暴跌,區間下跌超69%。

2009年7月5日:
隨著滬深股指不斷創出反彈新高,大非股東拋售股票的行為愈演愈烈。在2009年7月5日當周出現100家的減持潮之后,市場后續又出現了連續的減持高潮。其中7月5日當周出現100家減持潮,產業資本減持公司的家數占總的上市公司比例為6.16%。9月20日當周出現101家公司減持潮,占比為6.14%。市場在出現減持高潮之后雖有所反彈,但是仍然處于構筑頂部的狀態。
市場在2009年7月5日當周出現了減持峰值后,大盤在隨后的第三周開始出現調整,在第四周大盤下跌4.44%,第五周大盤下跌6.55%,第六周下跌2.83%。第七周下跌3.38%。在期間大盤出現了連續調整,在5周的時間內下跌超17%,下跌超839點。
在2009年7月份以來大非減持股份市值已經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新高。7月的大非減持不僅涉及的股東家數眾多、市值規模大,而且股東減持的頻率和力度均高于以往。僅大元股份一家公司在7月就先后發布了5次大股東減持公告。

2009年11月8日:
有意思的是,在之前的2009年9月20日當周出現減持高潮后,市場開始構筑頂部,但是在2009年11月8日當周出現減持高潮后,隨后又出現了連續三次的減持高潮。此外在11月8日當周出現116家的減持潮,占比為6.88%。11月22日當周出現119家的減持潮,占比為7.05%。12月6日當周出現119家的減持潮,占比為7.02%。2010年1月3日當周出現114家的減持潮,占比為6.64%。
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注意到,當市場出現產業資本密集減持潮后,大盤便深度陷入調整當中,大盤從高點3319點一直調整到低點2319點,在短短8個月不到的時間里下跌了1000點,區間大盤下跌幅度超30%。

2010年10月31日:
在時隔一年之后的2010年,在當年的10月31日、11月7日、11月14日、12月19日以及2011年1月2日等,市場在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里,連續出現了五次減持高潮,大盤便開始了長達一年左右的調整,從高點3186點下跌至低點2132點,期間下跌超1050點,區間大盤下跌超33%。
此外10月31日當周出現112家的減持潮,占比為5.61%。11月7日當周出現121家公司的減持潮,占比為6.03%。11月14日當周出現126家公司的減持潮,占比為6.26%。12月19日當周出現116家公司的減持潮,占比為5.66%。2011年1月2日當周出現100家公司的減持潮,占比為4.85%。

2011年11月6日:
滬指2307.15點觸底反彈以來,產業資本減持的步伐反而越來越快,截至2011年11月份產業資本共減持120.28億元,其減持的主要渠道大宗交易市場在11月的成交量也因此創下年內新高。在11月6日當周出現115家的產業資本減持潮,占總數的4.98%。11月20日當周出現110家的減持潮,占總數的4.75%。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2月至4月的產業資本連續減持233億元,而在2011年11月當月,產業資本連續減持124.53億元。
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注意到,在2011年11月6日當周出現峰值后,之后市場又在2011年11月20日當周出現了一次減持高潮,隨后大盤從高點2536點起,開始了長達一年時間的調整,到階段性低點1959點,開始了超570點的調整,區間下跌超22.7%。此后大盤一直處于箱體震蕩中。

2015年5月17日:
截至6月17日,2015年以來123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產業資本減持公告,累計減持市值高達4771億元。一向被視為市場的先知先覺者的產業資本紛紛選擇拋售手中股份,讓高高在上的A股更加不安,并直接加速了A股的墜落。散戶在恐慌中失去方向,但產業資本步伐始終堅定,上市公司的股東、高管們正在集體上演“跑得快”,及時逃離A股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在2015年5月17日出現133家的減持潮,占比為4.87%。5月24日出現142家的減持潮。5月31日出現148家的減持潮,占比為5.38%。6月7日出現127家的減持潮,占比為4.61%。6月14日出現130家的減持潮,占比為4.68%。
大盤在2015年6月14日當周開始了劇烈的調整,從5178點的高點調整至低點的2850點,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大盤下跌了超2328點,下跌幅度超44.9%,期間千股跌停成為常態。

多次密集減持提前預測頂部
值得注意的是,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在統計數據中發現,在近10年A股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多次產業資本密集減持潮,其中包括第一波密集減持潮是2009年5月10日至9月20日期間;第二波是在2009年11月8日至2010年1月3日期間;第三波是在2010年10月31日至2011年1月2日期間;第四波出現在2015年5月17日至6月14日期間。

而據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統計發現,在選出的25組數據當中,當一周之內減持公司家數占當時所有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基本都在5%左右,是市場出現調整的信號。而在25組數據中,最低的是2015年3月15日當周出現103家公司減持,占當時所有上市公司總數的3.87%,而最高的是2007年5月27日當周出現了139家公司減持,占當時上市公司總數的9.44%。
在所統計的25組數據中,雖然不是每次出現減持高潮都會出現調整跡象,但是市場一旦出現比較明顯的密集減持潮之后,在減持高潮出現的當周,市場可能會處于構筑頂部的狀態,但是市場后期就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

在過去10年中,產業資本減持高峰出現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5年。回顧過往行情,在2007年的減持高峰過后,2008年迎來大跌;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三次的減持高峰過后,市場同樣屢創歷史性低點。只有2012年出現減持高峰后市場仍然處于底部橫盤區間。
進入2015,上證指數在摸高5000點后進入調整期,產業資本的減持步伐不但沒有停止,還有加速趨勢。產業資本在2015年3月份以來加速減持,而在2015年5月22日,創業板風向標的全通教育發布公告,公司大股東擬減持5.35%股份。作為最了解上市公司的市場參與者,產業資本高位出逃,對市場來說可能是要面臨調整的信號。而市場在2015年5月份市場創出243億元的凈減持歷史新高后,大盤在6月份的連續暴跌也是史上罕見。
在產業資本選擇減持“落袋為安”的浪潮中,一些公司股東甚至不惜違規高比例減持。6月以來,因公司股東或高管違規減持,深交所已對16家上市公司發出監管函,涉及事由集中在“控股股東或持股5%以上股東超比例減持未披露”及“短線交易”兩個方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5月18日,已有956家上市公司出現了產業資本減持行為,合計減持市值約2955.24億元。而在2014年,產業資本減持的股份合計減持市值約為2505.58億元。半年不到的時間,產業資本無論減持股份數量還是減持市值規模,均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從減持的行業分布來看,今年5月以來,包括銀行、有色金屬、房地產及鋼鐵、電力及電力設備在內的前五大行業。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產業資本出現的加速減持現象,絕對不應該被漠視,股價越上漲,只會引來產業資本的加速套現行為。而一旦牛市走完,其后果將慢慢呈現出來。寶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梳理以往幾次牛市數據發現,產業資本的減持并不意味著該公司股價達到階段頂部,往往在出現密集減持后的一短時間內,特別是產業資本密集減持加速、大股東減持是股市出現階段拐點的警示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8日,證監會發布維穩公告稱:從7月8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等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然而現在距離限售令“失效”時間已僅剩一個月,到時候壓抑了半年之久的重要股東減持潮會不會再度爆發,讓我們拭目以待。
----------------------------------------------------------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每經投資寶mjtzb2),獲取更多股市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