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電網混改深圳嘗鮮:全國首家“混合”供電企業落地前海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01 01:31: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歐陽凱    

隨著電改六大配套文件的發布,備受關注的電網混改試驗也正式拉開帷幕。

11月30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蛇口供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率先在全國啟動增量配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股東方包括了南方電網公司、中廣核集團、招商局集團、文山電力、前海控股等五家企業。

此前電改“9號文”頒布曾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按照有利于促進配電網建設發展和提高配電運營效率的要求,探索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的有效途徑,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南方電網計劃發展部副主任鄭外生表示,從方向而言,未來南方電網還將積極探索開展在西電東輸的輸電通道和具備條件的區縣級配電網、新增配電網工程等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五方資本優勢互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具體出資比例中,南方電網全資子公司深圳供電局出資4100萬,占比41%,招商地產出資3600萬,占比36%,中廣核全資子公司深圳能之匯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占比10%,文山電力出資800萬,占比8%,深圳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出資500萬,占比5%,主要負責前海蛇口自貿區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范圍內配售電及從事綜合能源供應等業務。

早在2013年,深圳供電局便與前海管理局簽訂“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供電合作協議”,確定將前海列為引入國際先進電力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試點和戰略合作示范區,并開始了供電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

深圳供電局方面30日對記者表示,目前深圳前海區域內的供電業務屬于全新的增量配電業務,與電改有關放開增量配電投資的導向高度契合,蛇口供電公司可以充分發揮五方資本優勢,比如整合電網公司的電網運營管理經驗、上市公司現代化國際化的治理機構、分布式能源應用、節能技術服務等,再加上前海控股在前海供電合作項目方案與前海市政基礎管理設施建設無縫對接等。

“這是增量配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但關鍵并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在于增量配電的開放。”信達證券首席研究員曹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未來增量配電網投資逐漸放開,會出現很多類似的由南方電網或國家電網參股的公司,這符合發展規律,有利于未來增量配電網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曹寅稱,電本身具備不少特殊屬性,電網主動參與并和其他所有制企業合作,就是各自貢獻力量,“有錢的出錢,有經驗的出經驗,有客戶的出客戶”,這才是比較健康的配電網開放模式。

在資深電改專家、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看來,此次在進一步推進電改的同時,還需要對新成立的配電網公司在可靠性、優質服務、節能減排等方面有一套嚴格的監管措施。

探索介入分布式能源

曹寅表示,廣東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類似前海蛇口這樣的地方,未來增量配電網項目還會有很多,目前在南網區域,有很多由南方電網和地方國資委共同持股的輸配電網公司,或地方國資委控股的供電公司,比如桂東電力等,這些將是未來增量配電網的投資主體。

另據媒體報道,目前南方電網正按國家有關政策積極進行混改探索,除了將在西電東輸的輸電通道和具備條件的區縣級配電網兩個核心業務領域作為首批試點,在云廣特高壓直流、滇西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以及金中直流等三個輸電通道項目中引進社會資本的具體方案,預計引進資本50億元,并形成約200億資金的新增投資能力,此外,南方電網還將進一步研究與阿里巴巴、騰訊等合作賣電,建立基于網絡平臺的新型售電營銷模式,此前深圳供電局已與螞蟻金服、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30日發布的電改六大配套文件之一——《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到,未來三類公司可參與售電,除了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獨立售電公司外,還有一類是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其中提到資產總額在1億到2億元的可以從事年售電量不超過30億至60億千瓦時的售電業務。

“公司剛成立,我們將最大程度取得國家各部委支持,包括在電價定制方面。”前海蛇口供電公司總經理艾精文表示,目前所有電網企業均可參與售電業務,前海供電公司作為主體依然會全力以赴開展售電側業務。

“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還要拓展主營業務范圍,探索合理介入分布式能源建設、綜合能源供應、客戶用電服務、合同能源管理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等業務。”鄭外生則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