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3 18:14:04
可獲得性話題——借力互聯網新業態打造普惠金融全覆蓋,主要探討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話題,對話主題是:借力互聯網新業態打造普惠金融全覆蓋。參與本環節的嘉賓是: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中融民信總裁冷厲、中瑞財富副總裁榮春獻、恒昌公司副總裁張然。
魏薇:其實簡單的來講,普惠是能夠以更低的門檻,更低的成本,更便捷和快速的手段服務于我們的客戶,或者讓我們的客戶獲得服務。其實互聯網金融是我們整個金融體系的補充,普惠金融是靠我們所有金融或者是金融服務的從業者一起去完成的非常宏大的事業,包括我們現在在座的領導和銀行的各位同仁以及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方面等等的團隊和成員。
我認為如果從我們自身的業務模式和平臺來講,我們給客戶提供的是相對比較低的門檻。在我們的平臺上面,我們的起點是非常低的。在原有的傳統金融服務方面,更多是服務于高端客戶的,相對收益比較高的,風險相對可控的產品,像信托和其他類型的產品,他對客戶整體的資產實力以及它的一些風險承擔的能力要求是更高的。
現在有了互聯網金融,在這方面實現了更加相對比較寬泛的群體,能夠去觸及,并且能夠去采用的一種手段和方式。看到我們大多數平臺上面,我們的投資起點是百元,有的可能是千元的模式。包括我們項目的一些回報,目前在整個收益水平上來講,還是與傳統金融產品略高一些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還有流動性更強的新的產品和服務。
包括金融工廠在微信端做了理財項目,流動性更強,是賬戶類的理財產品。這些都是更簡單,更便捷的方式普惠于我們投資理財的客戶。
從融資端來講,我們更多要考驗能力和水平,在相對比較復雜的經濟和金融環境中,如何識別和輔助你的優質用戶獲得低門檻、更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務手段。不管是信用貸款也好,還是包括大宗貿易的客戶,獲得的手段并不是很多。現在互聯網金融的成長和加入之后,這一類客戶有更多的方式和更多的渠道獲得融資,獲得金融的服務,能夠輔助他繼續做大規模,進行發展,這些都是踐行普惠金融的理念,并且按照現在來講,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已經上升到頂層設計層面,符合整個近來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最主要還是非常有強大的社會需求,這是我們在現在這個階段,所有從業者的機會,能夠調動我們的資源,整合我們的資源,把我們的經驗和服務的能力、水平提供給我們的用戶。
蘇琴:我們也在做很多業務的探索,市場定位的時候,像我們一開始介紹的,民信希望全方位覆蓋市場的各個客戶。作為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做到全民的覆蓋。下一步我們會像魏總他們說的有消費金融,我們也在做上面的探索,我們會針對在校大學生做一些3C類的消費金融的借貸,主要是為他們沒有跨出校園的學生們,從信貸角度來講,可能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保障,可能在很多的傳統金融行業沒有辦法拿到貸款的,但是通過我們消費金融的產品提供,能夠順利的買到3C產品,其實對我們互聯網金融有很大的貢獻。
從第一步的智能手機開始,接觸到我們互聯網金融普惠的概念,其實這方面也是民信在普惠金融上能夠想到的一些點。之前,我也聽多了另外一個普惠大眾的平臺,(兩碗倉)的幾乎,其實是糧食供應鏈的一個產品。在普惠這一塊很早就布局了,我們在這一方面做了很多調查。發現很多的糧農和果農,他們也是非常有金融方面的需求,但是因為方方面面的關系,經常被拒于傳統之外。包括在果農和糧農上提供的金融服務,也體現了普惠金融的概念。
榮春獻:普惠這一塊我更贊同上一個論壇里面建行同仁的定義,普惠一定有一個前提,首先這個東西成本上是可以承受的,可持續的情況。我指的是資產端這一塊,資金端有很多人講了,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讓更多的普羅大眾接受到不同渠道的投資,獲得高于銀行存款的回報,這是普惠的一個表現。
其實對于融資端或者資產端來講,我覺得普惠是有限的,首先我一定要篩選,只是說篩選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說傳統金融更多的判斷它的主體信用和還款的能力和意愿。從我們的業務模式來講,更多的是判斷它的行為,同時在這個貿易行為當中,它的物流和倉儲,每一個環節我是不是可控,只要判斷這個行為是真實的,同時這個過程可控,我就可以給他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是有一定的普惠含義在里面,符合這個條件的,也許銀行不會愿意給他們提供貸款,因為他們沒有相應的擔保,沒有相應的抵押,我們這一塊不需要。我覺得這一款不管是對大宗貿易商品領域,還是對于資產融資端的需求,是我們做到了我們應該做的,但是不可能是普惠。如果出現壞賬,第一受到損失的是平臺投資人,同時平臺會受到影響。我保持我的觀點,資產端一定是有限的匯集。
張然:普惠第一個是線上線下能夠覆蓋更多人群,第二點是我們公司從一線到四線城市都有網點覆蓋,能夠全面覆蓋。第三點普惠我認為第一個是是不是有多元化的理財產品,讓老百姓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方案進行投資。第二點是從資金需求方,是不是有多種的借款成本,不同的借款方案給到它。
比如說我們也有對中小企業主的一些借款,相對于我們的借款成本會高很多。在這里我用不同的借款成本,根據他們的承受能力去進行一個切割,讓他們找到不同的可以獲得需求的借款方式。在理財端我們也會給更多的有資金比較雄厚的人,跟他們推薦一些半公益的理財產品,讓他們能夠獲得收益,在他們收益預期不會降的很低的情況下得到精神的滿足,同時教育他們自己的孩子如何看待老百姓的生活,或者更加的節儉。我也同意榮總說的,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做適度的普惠,這是我們公司現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普惠概念提出源自于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其實過去還是比較遙遠的。前幾天從臺灣回來的時候,當地銀行提供的居民儲蓄利息是一點幾,普通人的財富是不通過這些方式的,促使銀行只是作為通道幫助更多的人找到合適它的理財通道和方法,這是我覺得在世界自由經濟市場上的運行法則。
可能國家出于銀行約束的角度,實現更多的分配,實現社會資本流轉。這一部分的普惠有一定的距離,也有可能互聯網的到來,互聯網形態演變為手機互聯網、智能連接終端的網絡人人金融的時候會打破這樣一個束縛,每一個個體不一定是優惠的,而是每個普通人都有它能享有的金融服務,這種服務是貼合它的本身需求的,也是界定互聯網新生態,有這樣的新模式和思考理論,實現每一個個體人人金融的普及。
這是我們最終的思考,最終希望四位嘉賓做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業態判斷,用比較簡短的語言描述一下。
魏薇:我覺得在未來不管是中期還是長期也好,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服務的手段。其實我們在金融上面服務的需求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互聯網金融未來會和更多的現有的線下O2O模式,還是說目前互聯網平臺甚至電商也好,等等更多的手段還會有更多的融合。
我相信未來更多的是服務屬性,服務于我們的用戶,我們的用戶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給他什么,更多的讓他體會到互聯網手段的快速、便捷。同時,金融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夠讓所有用戶以普惠的形式享受到金融服務,這是未來從大的服務手段和方式當中,其中很重要的基因和要素,未來應該是相對綜合的服務手段。
蘇琴:我個人始終認為金融是本質,互聯網只是手段,我認為將來不管是中期還是長期,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絕對是并行互存的,互相依托和互相發展的業態。
榮春獻:第一個從資金端角度來講,對于普羅大眾來說未來是百花齊放,有眾多選擇的投資渠道。從融資端角度來講,可以獲得融資的渠道,越來越拓寬。從傳統的金融機構到我們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渠道,再到多層次、多維度的資本市場,這一塊會越來越廣。而且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個趨勢,現在很多的資產慢慢的先成為非標資產,逐漸的形成一種標準化,比如說ABS,實際上就是把社會上的存量資產越來越拓寬。
張然:我覺得兩個詞:高度融合和經營操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