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3 18:14:04
可獲得性話題——借力互聯網新業態打造普惠金融全覆蓋,主要探討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話題,對話主題是:借力互聯網新業態打造普惠金融全覆蓋。參與本環節的嘉賓是: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中融民信總裁冷厲、中瑞財富副總裁榮春獻、恒昌公司副總裁張然。
剛才介紹的幾類產品,第一個是傳統金融和互聯網的融合。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金融工廠和包括我們的上市公司,原來是做小額貸款公司,還包括一些傳統的金融服務方面,包括服務這一類的客戶。現在我們更多的產品能夠看到的,包括剛才介紹的車貸產品,實際上結合了原有的業務,更多是針對庫存和物流控制的手段實現我們產品的風控。
剛才介紹的供應鏈融資,我們講到的跨境融資,實際上也是貿易融資的一部分。更多是結合我們在傳統金融方面內保外貸的模式,所以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在融資方面結合互聯網和發展趨勢,更多的整合資源,把更多的金融產品和手段進行創新,進行更新的方案設計,并且落地服務于更多的小微客戶,這是我認為在這方面更多深入的融合,很多時候帶來的是顛覆性的效果。
再一個我認為是平臺和平臺之間的融合,很多都在結合相互的優勢,實現更大規模,更快速的發展。作為我們互聯網平臺,互聯網金融實際上提供的是金融服務。但是有很多觸達用戶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其他類型的互聯網平臺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效果和手段。現在我們在車貸方面,跟一些汽車經銷商的信息平臺做戰略合作,很多客戶的來源以及包括車輛產品的信息,以及整個流程化的管理,都是依托兩個平臺互相結合之后,不管在后臺信息系統的打通還是在前臺產品服務的打通實現深度的融合。
包括在房貸產品當中的產品,更多的是和房屋經濟、信息中介平臺進行的產品合作,并且整合的是銀行類的一些金融產品的資源,能夠實現首付貸的融資客戶相對很低的成本,給到非常便捷的方式,這是平臺之間的融合。
蘇琴:有很多平臺和業態的融合,民信現在面臨兩個努力的方向,一個是業務形態的融合和各個平臺之間資源的融合,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探討的。業務形態的融合像魏總說的我們是一個非常大的線下平臺,如何把原來不能互聯網化的金融產品,如何以互聯網化的形式投放到市場,如何充分的利用線下的資源和線上便捷的服務,服務到普惠大眾,這是我們在探討的,也是的確有一些困難和難度的。
互聯網下的一些金融之所以發展的比較快,是因為他主打的產品,像P2P平臺,業務線條比較簡單,產品比較簡單。但是如果我們把傳統的金融業務互聯網化,其實這個的確是值得大家探討的,也是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另外一個融合是我們打造的三個不同的平臺,是在垂直的生態系統上能夠把三個不同平臺的客戶資源和信息都做一個分享,做一個融合。實際上每個客戶的需求在不同的階段是動態的,有貸款需求的,也有理財客戶的需求,不同產品定位的互聯網平臺,如何把所有的客戶在三個平臺之間靈活的融合和利用,也民信公司正在全力打造和推進的,也希望大家能夠探討的,也是我認為互聯網化能不能在垂直平臺上把不同資源做一定的整合和融合。
榮春獻:聽到魏總和蘇總介紹,從前面兩個機構的情況來講,他們更多的是綜合一點,中瑞財富這邊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到現在一年半時間,我們定位于垂直領域,做大宗商品貿易的金融。
我著重說一下資產端這一塊,我們認為它是更核心的東西,我們一直在發掘資產端的資源。所謂的O2O,線上一端在資產發掘這一塊可以界定,比如說有一些垂直電商網站可以合作。更多的還是要靠線下的團隊,其實有幾個作用。
第一個這個團隊必須來自于真正實業的團隊,他們對這個行業,對這個行業怎么去做貿易,貿易中有什么風險,每個環節的風險是怎么規避和控制的,非常非常的熟悉。這樣有助于我們發現好的業務,同時在好的業務中能夠把風險控制好。
同時,通過線下的發掘,我們能夠真正的了解到業務當中還有哪些會產生風險的地方,為我們進一步改善風險控制的體系不斷的升級迭代。我們認為這是線下的發掘和資產的發現,這是更重要的。其實現在很多平臺都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也注意到前面大家更注重線上,花很多資金去補貼,可以獲得很多的投資用戶。回過頭來一看沒有個好的資產投,這就很頭疼了,要不然就是你去借別人的資產,確實很快,但是是有風險的,因為不了解別人的業務,無法真正的做到風險可控。
所以,我們的思路一開始所謂慢就是快,一年半的時間就做了三十個億,真的不算快,但是我們希望做的更加全面一些。
張然:我們現在說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區別于過去的傳統金融,當我們考慮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以后,加以把優劣勢作為互補,這個做到了比較好的深度融合也好,或者是強強聯手的方式也好。所以,前面幾位都說了很多,從我自己來講第一個要考慮清楚這兩點。
我覺得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是信息的快速和信息量的足夠大,如何通過傳統金融的保守分析以及對風險的敬畏之心從互聯網中抓取一些東西。
第二點是因為傳統金融沒有互聯網化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信息的缺失,通過這些如何把它推上互聯網,讓我們的傳統金融有一個變革。現在無論是O2O或者各種形式的展示,只是在互聯網上展示的一種方式,以及利用互聯網它現有的優勢和獨特的特點,把我的傳統金融進行更多的更新和變革。
所以,我想說這個是大家的角度不同,需要大家去更深入考慮的一個前提,更好的去深入的挖掘。
謝謝!
主持人:四位用不同的角度講了如何跟現有的業務進行互聯網化,尤其張總講的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優劣勢的時候,是不是拘泥于互聯網的載體。剛才魏總講到和第三方的流量入口結合,做車的或者線下做房產的一些企業進行合作。
其實我們融合在一點,互聯網不僅僅只是一個網站,一個合作的渠道和一個網點,特點應該是人人可參與,核心是要把每一個個體作為用戶的參與主體為它提供金融服務,這是需要創新和服務的點。
互聯網本身有它的連接性,實現人與人交互的方式改為互聯網的方式,我們可以選擇多元化的渠道進行融合。無論是傳統的O2O場景應用,我們剛才講的全覆蓋,現在完成了線上線下的遷徙。很多應用都搬在線上,我們要融合起來,不僅僅是在產品端做一個創新,這兩點是我們未來很重要的方向。
第一個是想要為每一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第二個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充分的進行數據對接、物流對接、資金對接、人的對接等等。如果我們人人連接互聯網實現了,我們在理財端和資產端有很多的創新,但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做到普惠呢?是不是因為我們為了追求高利潤和快速發展,最后使得我們的服務真正服務到了企業和個人呢?這是我們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新的話題。
我們要用怎樣的手段?提供怎樣的產品?服務那些真正的個體和個人呢?無論是消費還是信用,還是理財、貸款。其次是如何在業務體系里面實現的覆蓋,不僅僅在供應鏈做到普惠,我有更多業務的拓展空間。現在我們到底有哪些普惠的金融產品?我們如何在未來發展中實現業務的邊界不斷擴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