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2 22:01:06
西藏銀帆投資總經理李志新認為,目前去杠桿已經收尾,人民幣貶值恐慌也已退潮,隨著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松,市場進入估值修復階段。展望2016年,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逐步推進,市場信心慢慢恢復,2016年上半年A股將是一個緩慢的恢復性上漲行情,屆時經濟形勢和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情況將決定下半年的行情走向。對于2016年的投資機會,李志新認為,健康中國、《中國制造2025》和全面二孩等領域的成長性概念股在2016年的投資機會相對較為確定。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建
投資主線2:人口機構變化
李志新認為,從年齡結構看,未來5~10年的顯著特征包括:人口占比最高的部分從35~44歲轉向45~54歲;65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上升;15~24歲人口占比大幅下降。人口結構變化蘊藏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關鍵詞一:全面放開二孩。
李志新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并不會引發生育潮,中期人口老齡化趨勢并不能輕易被扭轉,但長遠來看,為了緩沖15~20年以后人口絕對數量下滑和勞動力逐步短缺等風險,以及可能面臨的低增長陷阱,全面放開二孩是一個很好的長期應對措施。
全面放開二孩有利于拉動內需和刺激經濟,根據“單獨二孩”申請數據估計,二孩全面放開,預計未來五年新生兒有望達到1900萬~2300萬人。因此嬰幼兒消費方面將不再只是主題投資,而將是一個長期有基本面支撐的投資機會:首先,放開二孩對經濟有拉升作用,母嬰相關行業有望直接受益,包含奶粉、母嬰醫藥醫療、動漫玩具、嬰幼兒教育和母嬰生活用品等;其次,在嬰幼兒生長的過程中,K12(基礎教育階段)教育是一個空間最大、彈性最大、利潤率最高的領域。
關鍵詞二:創新藥。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醫療衛生行業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美國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占GDP4%~5%的比重,因此后續潛力巨大。
隨著藥審制度改革力度加強,創新藥的開發進程也在加快。目前來看,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創新藥和重磅生物藥將是未來醫藥股投資主線。國內創新藥首先考慮的是以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藥物為主。而隨著小分子靶向藥物、免疫單抗、新型單抗等的不斷涌現,上市藥企也緊跟國際前沿方向,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診療習慣的改變,未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將繼續保持24%左右的高速增長,其中大型設備的國產替代、基層醫院擴容、家用醫療器械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在國家對先進醫療器械自主研發升級的持續推進下,研發創新能力突出、多元化產品線儲備豐富、全球化營銷渠道布局積極的本土國產醫療器械企業將率先受益。
關鍵詞三:生物技術。
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17%,醫療消費占據了老年人消費的絕大部分,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醫療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從老年人群的消費習慣看,健康醫療、養老等需求是國內高凈值人群排名靠前的現實需求,因此老齡化問題將是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的巨大紅利。
李志新指出,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治療手段的創新,細胞免疫治療、干細胞技術、基因測序診斷等新型醫療技術的進展最引人注目。
兩大掘金策略
■尋找細分行業龍頭
在我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并疊加政策紅利的背景下,某些細分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其中市場占有率較高、技術較為先進、擁有壁壘的公司將迎來超預期的發展機遇。因此,甄選出這些中長期成長態勢較好的細分行業龍頭就非常重要。
■中小市值股票優先
在行業龍頭中,優先考慮中小市值股票,原因在于:一方面可能存在市場預期偏差的問題;另一方面相對于大市值股票而言,中小市值股票存在更強的邊際效應。中小市值公司往往會因為抓住一個機會,兩三年內便能實現超預期的成長,反映在股價上就是高溢價和高回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