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2 01:31: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三A股震蕩盤升,上證綜指漲0.27%至3650.25點,深證綜指漲1.97%至2253.21點,成交縮小。
昨次新股集體暴漲,筆者猜測這或許與新股發行一些新規則相關。大家知道,明年2000萬股以下新股發行取消詢價,發行人與承銷商定出極高發行價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此類個股上市后通常還會漲得更高,如此便凸顯出目前次新股的“低價”。
這樣的邏輯在初始階段也許沒錯,可中線卻有可能錯得離譜,因就明年新股發行來看,速度很可能會較快。而隨著新股數量大增,甚至隨著注冊制推出,現有發行方式不斷向注冊制靠攏,籌碼稀缺性很有可能大降,屆時新股高溢價現象就會消失。
以前發新股時,滿倉套牢者是完全沒有半點好處的,所以肯定會反對新股發行過快。與此同時,為防止股指因凍資抽血過多而暴跌,管理層也不會過快發行新股。很明顯,明年情況完全就變了,滿倉套牢者因可打新,故反對新股發行的聲調必然大降。在管理層方面,由于不再會有動輒萬億資金凍結,故發新股時顧忌也會小很多。
昨午后大盤曾一度跳水,眼看不行了,主力又不失時機地拉起了券商股,于是人氣迅速恢復。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主力只是選擇將市值低的東北證券、西部證券等拉至漲停,在底氣上似乎還是欠缺了些。
在目前情況下主力缺乏底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他們必然注意到美聯儲加息在即,且必然也注意到港股四連陰及“滬股通”資金連續17天流失等不利因素。本周二尾市曾有多只股票尾市大單出逃,出逃者很可能是主力中最為敏感者,或許這只是預演。
全球市場以跌為主,A股卻獨自走強,這應主要歸功于“國家隊”護盤。此外,年內28家新股將發行所引發的“補市值”行為,應該也為股指提供了支撐。“國家隊”護盤顯然有為IPO恢復護航的意圖,另外也有為人民幣納入SDR營造平穩氣氛方面的考慮。
本周內市場的“補市值”想法仍將為股市提供些支撐,投資者不妨暫持股觀望。到了下周,投資者應高度謹慎,因屆時補市值行動或將進入尾聲,接下來應進入“兌現申購新股”的進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