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丁杰:“雙十一”將向品牌化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1 01:17:58

又逢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各家電商忙著發紅包、搶份額,消費者更是買得不亦樂乎。

貝恩公司與阿里巴巴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電商報告《互聯網品牌化和品牌互聯網化》顯示,2015年中國線上零售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4%,總額達到3.8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線上滲透率將增長到22%,總額達到10萬億元。

殊不知,隨著年年攀升的銷售數據,中國電商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零售和消費品業務領導兼上述報告作者丁杰先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然發展成了一個品牌化、品質化的公平競爭舞臺,進入了“互聯網+品牌”的時代。

移動電商規模將暴增

NBD:根據貝恩的調查,2015年以來中國電商行業出現了哪些新亮點?

丁杰:從總量上看,中國電子商務在2014年滲透率就達到11%,對應的零售額是2.9萬億元。這超越了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預計未來還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0%的零售份額已經高于美國、韓國等,在電商領域中國絕對是一個發達國家。

此外,B2C在2014年的份額還沒有達到50%,但今年已經達到了。現在越來越多的成熟品牌都在自己經營B2C并不斷發展。同時,消費者越來越關注B2C的產品品質和購物體驗。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是移動電商,這塊預計將在今年第一次超過PC電商,占到55%的線上零售份額。2014年的數據是30%,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其他發達國家。移動電商的出現讓O2O變成現實,可以在具體物理地點開展電子商務,這是非常重要的。

NBD:您怎樣看電商未來的發展?

丁杰:根據貝恩的判斷,預計到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會達到10萬億元,滲透率提升到22%。其中,B2C的比重會上升到70%左右,移動電商的占比將達到70%。

還有個大趨勢就是跨境電商,未來幾年會快速成長,今年將達到2000億元,到2020年估計達到1萬億元。母嬰、食品品類是主要增長點。

NBD:隨著移動端滲透率的提高,實體店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您認為線上線下應該怎樣共處?

丁杰:移動端的出現,對實體零售商來說是非常大的危機,因為它是一個有具體地理位置的新場景,可以幫助電商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有了這些數據,線上線下可以更好地進行精準營銷。

事實上,不只是線上,線下很多實體零售門店也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一些企業通過線下銷售把信息捕捉到線上,用來指揮后端一系列的庫存、倉儲。另外,在送貨、退貨的過程中,利用線下的門店可以更高效和及時。

我們看到實體店慢慢向兩極分化:一個是提貨和服務,很多企業在考慮把實體門店未來的角色變成一個衛星倉;另一個是有很多品類需要旗艦店的概念,消費者需要在實體店去體驗,所以很多企業做了一些超大體驗店。

從打折轉向品牌互動

NBD:您剛才提到越來越多的品牌自己經營B2C,而中國電商一直以C2C為主,現在出現了哪些變化?

丁杰:是的。2011~2014年,品牌商品電子商務的銷售出現快速增長,比重達到了65%,這個份額對應的是1萬億元的線上銷售,這是非常快的增速。

中國電子商務發育的土壤與發達國家不同,幅員遼闊、城鄉隔閡以及交易成本高。淘寶的出現第一次打造出全國統一大市場,極大地豐富了產品供給,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早期消費者更加關注價格,導致無論線上線下非品牌化態勢更加明顯。

去年消費者還認為上網購物的主要原因是價格,但到了今年品質品牌的因素開始超過價格。消費者的升級會導致電商不再那么關注價格,而是關注自身的升級。天貓服裝3年前只有10%的線上線下同款同價率,今年已經達到50%的線上線下同款同價,電商不在線上專門打折。

所以說互聯網在品牌化,一個大趨勢是消費者從簡單的價格導向轉向體驗導向,這體現在B2C的比重越來越高,移動端的比重越來越高,優質的跨境商品比重越來越高。

NBD:您剛才提到消費者不是很關注價格,但今年“雙十一”還是有很多平臺在拼價格,您怎么看?

丁杰:這些平臺大多是一些尚在發展、積累流量的平臺。大多數拼價格的品類也都是標準品,就是說大家貨物都一樣。服裝、快消品更多地已經走出了光靠打折吸引消費者的階段,隨著消費者要求的提高和品牌的優化,這個趨勢將向更高質量、更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根據我們的接觸,一些領先品牌覺得“雙十一”這天要打折吸引消費者,怎樣把吸引進來的消費者在未來經營好才是更重要的任務。

電商更多把“雙十一”作為吸引客戶的一種手段,逐漸精細化運營、沉淀這些客戶,深入挖掘客戶的終身價值才是歸屬。所以說“雙十一”是一個開端,而不能做成清貨的一個活動。用重要節日促銷是未來電商發展的一種形態,其本身的價值也會逐漸由打折變為用戶參與和品牌互動,這是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