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30 01:02:12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東慢西快”的態勢并不穩定,“十三五”期間,“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仍然是區域發展的總體思路。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發布。對于未來五年的區域發展,公報給出了綱領性意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未來五年,我國區域發展戰略會有哪些調整?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就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獨家專訪。陳耀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東慢西快”的態勢并不穩定,“十三五”期間,“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仍然是區域發展的總體思路。
談協調發展
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第一步
NBD:國家發改委之前也透露過,“十三五”期間,東部沿海省市是區域發展的重點,希望通過東部沿海地區的轉型升級,來帶動全國。本次發布的公報中并沒有強調這一點,反而明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您怎么看?
陳耀: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轉型升級的任務是很重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東部作為經濟發達地區,今后的重點是結構提升、效益提升、創新動力提升。而且東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速度較快,在全國各個區域中要起到引領作用,從轉型升級的方面來考慮“東部率先”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我認為這并不能理解為要改變東部增速慢的趨勢,更不能給人感覺是國家區域發展重點又要轉移,現在“四大板塊”的分法僅用了兩個五年規劃,很多任務還沒有完成。
所以“十三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仍然是要堅持協調發展,促進落后地區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縮小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堅持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NBD:公報中所說的“區域發展新格局”中有一條就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并且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什么特別強調這一點?
陳耀:首先要知道,我國大多數欠發達地區才剛剛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區仍相當貧窮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區域差距依然較大,高收入地區人均生產總值(GDP)與低收入地區的比值至少在5到6倍以上,而發達國家一般約為2到3倍。
我們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第一步,其次是使人均收入盡可能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談主體功能
新興產業貴在精而不在多
NBD:本次發布的公報中提出“主體功能約束有效”,您怎么看待這個表述?
陳耀:這是針對現在區域發展中的同質化問題。主體功能區戰略是與四大板塊戰略相輔相成的,但是推進非常緩慢,國土空間開發的無序無度狀況還未根本扭轉。各個地方都搞一樣的東西,哪個行業賺錢大家就都去,甚至是不適合自己的或者是不擅長的產業也要做。
事實上現在還是這個問題。現在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各個區域應結合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分工上進一步細化,產業內、產品間、產業鏈的不同緩解都需要細化。
新興產業不一定都是要全面推進的,應該抓住一些地區,好好開發他們的基礎和稟賦,選擇一個領域做細做好。比如說新能源汽車,現在大家都在搞整車,其實也可以各有分工,有的做電池,有的做設計,這樣大家都更容易做好。所以說“十三五”時期還是要進一步深入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使主體功能區規劃政策能一項一項得到落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