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00:23:43
廈門一家專門做圣誕裝飾燈的貿易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每個星期都在發貨,今年訂單量很不錯,確實比以前好很多。
每經記者 李婷
近期人民幣貶值給重壓之下的外貿企業帶來利好,在進入傳統的“圣誕訂單”季后,廈門一些外貿企業明顯感覺到訂單比往年增多了。
廈門一家專門做圣誕裝飾燈的貿易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每個星期都在發貨,今年訂單量很不錯,確實比以前好很多。
一張100萬美元的訂單,現在要比過去多換7萬人民幣,對于原本利潤微薄的外貿企業,無疑是利好。
部分企業圣誕產品訂單回暖
一家廈門外貿企業相關負責人蘇安娜告訴記者,最近他們公司確實接到了不少圣誕產品的訂單,據她了解不僅是在廈門,在江蘇等外地的外貿商接到的圣誕產品訂單也在明顯復蘇。
蘇安娜認為,訂單復蘇的原因主要是市場需求復蘇。不過其也坦言,經過最近兩年的洗牌,很多外貿企業都經營困難,關張也不在少數,正是如此,一些生存下來的企業眼下更容易接到訂單,有些訂單甚至都是自己找上來。
廈門張先生的企業并不主要生產圣誕產品,不過最近有些圣誕訂單找上來,他們也做。“這幾年,企業為了生存什么訂單都接,有時候甚至不賺錢也要接單。”張先生表示,近期人民幣的貶值讓很多企業能夠有信心堅持下去,也有了利潤。
據悉,圣誕用品生產和銷售這種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行業毛利在5%左右,凈利潤則更低。往往1%~2%的差價,就能影響到這個訂單能不能接的問題。
在今年上半年國家外貿進出口成績單中,作為主要外貿省的福建優勢較為明顯,好于整體形勢,進出口僅下降0.5%。
不過對于圣誕訂單帶來的短暫喘息,外貿企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仍趨勢難改。廈門總商會副監事長、姚明織帶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明表示,作為勞動密集型制作企業,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等因素影響,實際上已經抵消了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利潤。
“從趨勢上看,勞動力成本還將繼續上升,這將進一步吃掉生產企業原本就微薄的利潤。”姚明表示,市場需求復蘇緩慢,除了勞動力之外,原材料等其他各項綜合成本也持續上升趨勢。
“走出去”投資設廠或成趨勢
近年來,在國內綜合生產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走出去”成為我國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應對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
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東南亞地區轉移投資已成部分福建企業投資趨勢。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福建,甚至直接在柬埔寨貢布省設立中國(福建)工業園區,計劃招商電廠、水廠、污水處理廠、水泥廠等建材類企業以及制衣廠、玩具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項目將在5年內完成。
去年8月,廈門姚明織帶的印度工廠正式建成運營,至今已有一年,該公司也成為廈門首個備案在印度設廠的企業,“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大概是國內成本的三分之一。”姚明告訴記者,作為首嘗“螃蟹者”,今年印度工廠成為該公司業績的一大亮點。
眼下,印度設廠仍然還面臨諸多困難,但其廉價勞動力仍然吸引了不少制造企業。如富士康近日簽訂協議,準備投資50億元在印度設廠。
姚明認為,一旦條件成熟,其也可能將廈門工廠整體搬遷至印度。
業內人士認為,需要關注是,企業“走出去”將面臨與國內完全不同的政治、法律、文化與經營環境,可能面臨較大的投資經營風險,亟待加強統籌引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