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三體》拿下科幻界“諾貝爾獎” IP電影、游戲將粉墨登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3 22:53:12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辦的2015年“雨果獎”結果最終揭曉,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不負眾望,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北京時間8月23日下午,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辦的2015年“雨果獎”(Hugo Award)結果最終揭曉,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不負眾望,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

在IP資源你爭我奪的時代,《三體》的版權此前卻遭冷遇。“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并不像外界所說的‘缺錢、缺技術、缺經驗’,而是缺少科幻情懷和對科幻的認識”,劉慈欣曾對媒體表示。

終于,今年8月,《三體》電影殺青,投入2億開啟后期特效制作。今日獲獎后,制片人孔祥照對媒體“豪氣”地稱,后期制作的資金和市場都將“無上限”,“一定要把特效做好”。

同時,買下改編權的上海游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游族影業)還將開發五六款游戲,網劇、動畫、周邊等衍生品也將開展“全產業鏈”的運作。這在《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看來是中國科幻界的一次開創之舉,他提出,由衍生的電影、游戲等其他文化產業,帶動未來中國科幻界整體產業的升級。

曾憑《三體》登作家富豪榜

8月23日,是中國科幻界為之瘋狂的日子,這一天,中國的科幻小說得到了國際認可。

13時許,第73屆雨果獎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I》(英文版)獲得最佳長篇故事獎。這個號稱是世界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首次頒給了亞洲人。

“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劉慈欣的獲獎致辭如此表示。《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卻在之前就預測:“我認為《三體》會成為第一部奪得雨果獎的中國作品。”

資料顯示,“雨果獎”由世界科幻協會創立于1953年,除1954年停辦一年外,迄今已舉辦62屆。獎項以美國“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命名,為了紀念他在1926創立的科幻雜志《驚奇故事》,將科幻小說帶入公眾視野。

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星云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與影響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后者被譽為科幻小說界的“奧斯卡”,其實,劉慈欣早在兩個月前就已拿下星云獎最佳長篇提名。

“仿佛突然被外界發現了一樣,原來中國科幻這么棒。”姚海軍今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發展了30多年,中國科幻終于走出國門。

據姚海軍介紹,自2010年《三體》中文版在國內出版面世后,目前整套的銷售量超過50萬以上,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熱銷的科幻小說。

國內的“三體熱”迅速蔓延到歐美出版界,海外版權迅速被美國著名的托爾出版社買斷,并于2014年11月出版英文版,同樣在美國科幻迷中引發狂熱購買,甚至收藏。

“三體熱”給劉慈欣帶來了財富。那時他還是山西陽泉一個發電廠的工程師,大學畢業近30年沒換過單位。就在2013年,他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國作家富豪榜。

科幻作家鳳毛麟角

“最起碼未來三年,科幻的熱門話題仍將是《三體》。”姚海軍曾在微博上如此預測,但隨后,他又不無矛盾地說了一句,“令人興奮的中國科幻,令人遺憾的中國科幻”。

所言不假,看看2014年的作家富豪榜榜單TOP50,就不見了劉慈欣身影。《三體》的火熱,仿佛只是科幻界小型而短暫的狂歡。如此“曇花一現”,背后正是中國科幻文學整體發展的不盡如人意。

中國科幻文學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步,至今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讀者人數、銷售量和作家人數,大概只有美國十分之一的水平。姚海軍告訴記者,目前國內能寫長篇科幻小說的作家“屈指可數,只有三、四十位”,雖然有了世界級的作品,但科幻作家隊伍整體不容樂觀。

目前,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的經驗看,雜志連載到暢銷書出版,是科幻小說的一條“生產線”,而如今國內這條線面臨斷檔局面。《科幻世界》作為2007年開始連載《三體》的雜志,如今成了整個科幻專業雜志界僅存的一本。

雜志是培育新作家的平臺,姚海軍表示,眾多雜志的關停,新人的市場更加前景堪憂。

2億投資的電影明年上映

曾經有媒體問,假如有盞阿拉丁神燈,你有什么心愿。劉慈欣回答:“一是能去太空旅游,二是讓自己的一部小說拍成電影,三是能有一個讓我興奮的科幻小說創意。”如今,電影的愿望即將實現。

不出意外,明年的暑期檔,根據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電影將搬上大熒幕。國產科幻或許可以從這里找到一條出路。

在業內把版權(IP)視為文化產業制勝法寶的時代,《三體》理應是熱門IP。然而,《三體》小說的電影版權很早就賣了出去,不過,資本市場對國產科幻片并不熱衷,幾經輾轉,到了游族影業手里。

2014年11月,拿到改編權的游族影業才宣布,正式開拍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電影。

作為《三體》一書出版策劃人,姚海軍也證實,確實已將《三體》叢書的版權,打包賣給了游族影業,并且不再參與后期的開發和電影拍攝工作。

劉慈欣擔任了《三體》電影的監制,他曾對媒體表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并不像外界所說的“缺錢、缺技術、缺經驗”,而是缺少科幻情懷和對科幻的認識。劉慈欣曾對媒體坦言,即使拍得不好,也算一次科幻界的嘗試。

(電影版《三體》曝光的“紅岸基地”劇照)

就在上個月底,電影殺青,進入最富挑戰性的后期特效階段。

游族影業曾透露,影片斥資2億元,其中特效部分“創下國產片特效制作資金之最”。據悉,全權負責影片視覺特效的正是曾參與過《阿凡達》《少年PI奇幻漂流》等影片的VHQ國際特效團隊。

“作為制片方,該加大投資就加大投資,一定要把特效做好。”今日劉慈欣獲獎后,制片人孔祥照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豪氣”地說。

按原計劃,后期制作需要十個月,然而,“為了呈現最好的作品,我們寧可晚上映也不要質量不過關,十個月做不完,可以18個月,20個月,完全依照制作進度看,期限無限長。”孔祥照稱。

《三體》IP的運作也將全面展開。孔祥照曾透露,游族影業計劃將三部曲打造成六部電影。此外,一系列的衍生品也將開始運作,包括網劇、手游、頁游、動畫、話劇、周邊等一系列產品。

與《三體》有關的電影、游戲、動漫齊上陣,在姚海軍看來對中國科幻界的全產業鏈發展具有觸動意義。

姚海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發展到現在,美國和中國一樣,銷量達3萬冊即為暢銷書,能達到10萬冊的也算鳳毛麟角。然而,由科幻小說衍生的電影、游戲等其他文化產業的火爆,則帶動著美國科幻界整體產業的升級,“只比圖書銷量可能相差無幾,但是別人有著全產業鏈的發展”,在姚海軍看來,這才是未來推動科幻產業發展的動力。

【文末彩蛋】

科幻小說不一定都是長篇,附上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25個字):

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三體》 雨果獎 長篇科幻小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