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1 00:48: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昨日(8月20日),大盤尾盤跳水又給脆弱的A股當頭一擊,前期熱點國企改革、證金匯金概念股再度領跌,導致市場人氣低迷。滬指最終以3664.29點報收,成交額萎縮至5012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申萬宏源表示,A股短期仍將箱體震蕩,并將考驗3600點箱底支撐。
大\勢\風\向
箱體底部受考驗
申萬宏源近日發布研報稱,在經濟尚未真正企穩反彈時,一線城市特別是深圳房價快速上漲;此外,豬肉價格近期開始快速上漲,目前來看,豬周期至少還有半年向上趨勢。這使得寬松的貨幣政策面臨一定挑戰,也打破了投資者對于貨幣政策將一路寬松的一致預期。
該券商認為,未來市場若要重新走牛,需要關注樓市的政策動向以及豬肉價格變化趨勢,即等待上述靴子落地,因此市場進入震蕩修復的周期可能會較長。另外,投資者信心在此輪調整中嚴重受挫,需要休養生息。
該券商還表示,慣性殺跌力量可能將滬指直接打壓至3600點附近,該點位曾是多頭奮力堅守的防線。證金公司在此局面下的行為將直接決定箱底支撐力度。
對于近期熱度頗高的證金概念股,興業證券認為,證金和匯金公司購買的股票行為是大跌期間解決流動性危機的救市應急手段,其持股并未經過仔細研究和推敲。市場上目前惡意炒作“證金、匯金概念股”是籌碼博傻的行為,將會導致市場扭曲、劣幣驅逐良幣,真正有產業基本面邏輯支撐的股票反而被繼續冷落。因此,對證金、匯金概念股的投資也應當秉承基本面邏輯,審慎從中選取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證金公司近期動向
行\業\熱\點
大數據迎政策紅利
中信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旺消費促發展;通過《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升創業創新活力和社會治理水平。
《綱要》提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政策支持,著力營造寬松公平環境,建立市場化應用機制,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創新應用,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形成與需求緊密結合的大數據產品體系,使開放的大數據成為促進創業創新的新動力。
中信證券預計,未來3年,國外大數據的投入和收入增長率在60%以上,規模達3000億元以上;國內起步晚,未來增速或達84%,規模達180億元。從大數據產業鏈看,產業鏈可以分為“數據采集——數據存儲與匯聚——數據分析——產品應用”四部分,從商業模式看包括“賣設備”、“賣服務”和“賣數據”三種。其中“賣設備”以數據采集環節為主,“賣服務”以數據存儲和匯聚為主,“賣數據”以數據分析和產品應用為主。
從產業鏈看,“賣設備”型公司料將率先爆發,相關公司主要有中興通訊、世紀鼎利、拓明信息(東土科技)、博瑞德(初靈信息)等;“賣數據”型最有價值,主要相關公司包括東方國信、天源迪科等,上述公司在運營商數據分析及多行業大數據分析布局較廣;另外,未來個人征信、區域挖掘、精準營銷等細分市場是大數據主要發展空間,相關公司有互聯網廣告/DS領域的吳通通訊,區域挖掘領域的順網科技、邁外迪等,征信領域的銀之杰、梅泰諾等。
中信證券稱,“賣服務”型公司坐享其成,具備云計算、海量數據存儲、分布式技術的公司將在這一領域占得先機,網宿科技、光環新網、世紀互聯、科華恒盛和寶信軟件等或將從大數據產業鏈基礎設施中充分受益。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大數據產業鏈爆發程度
創新藥受益藥械審評改革
廣發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提出了改革的主要目標、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廣發證券認為,本次以國務院名義發布意見,體現出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藥品器械審評,未來新藥審評有望提速。
該券商稱,新產品審批緩慢是醫藥行業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目前國家食藥監局每年有8000多件藥品進行申報,而每年僅審評5000多件,積壓申請已超過19000多件,未來可能提速到每年完成審評12000件,預計需要三年多消化。
值得注意的是,加快創新藥審評審批,利好創新藥企;提高審批標準、推進質量一致性評價,利于優質仿制藥企。
廣發證券表示,按照我國的政策規定,只有藥品生產企業才享有藥品注冊文號的所有權,改革后研發型、銷售型企業也可持有上市新藥許可。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是本次改革的重大亮點,這對海思科、億帆鑫富和譽衡藥業等以銷售見長、品種引進能力突出的企業是利好。
廣發證券認為,本次政策有益于醫藥行業整體發展,特別是創新藥企(恒瑞醫藥)、優質仿制藥企(華東醫藥、信立泰、京新藥業)、受益于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的研發型與銷售型企業,以及受益于全球多中心臨床的CRO(合同研究組織,系學術性或商業性科學機構)公司(泰格醫藥)值得關注。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政策實施進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