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7月份網絡零售企業 銷售額增長近四成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0 00:25:03

8月19日,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網絡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39.3%,購物中心銷售額增長13.9%,1-7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7%,對社零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雯

8月19日,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網絡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39.3%,購物中心銷售額增長13.9%,1-7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7%,對社零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9%。

“由于經營模式落后,成本持續上漲,新興業態替代、網絡購物沖擊等多因素的影響,確實有很多百貨關店現象發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直言,“現在很多百貨和零售企業是‘二房東’,自營比例非常低,商務部門要推動零售企業從‘二房東’模式向聯營等多種經營模式轉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要‘擁抱互聯網’”。

百貨行業利潤連年下滑

近期,多家上市百貨業公司中報陸續出爐,明顯特征是出現了利潤連年下滑。

蘭州民百、杭州解百、新世界、中百集團及昆百大A的半年報及預報均顯示,營業收入及凈利延續下滑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百貨行業利潤率連年下滑,原因來自受宏觀經濟放緩、電商沖擊競爭加劇以及人工、租金成本上漲等影響。雖然有一些公司的業績下滑并非經營性因素,而是由于新開商場處于培養期,無股權轉讓收益,無政府補貼等,但百貨行業的經營能力整體在下降,未來也很難改善。

沈丹陽表示,“確實是有很多百貨和零售企業關店止損的情況發生。總體上看,當前傳統零售業正處于加快變革、轉型的時期,這既是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需求變化的直接體現,也符合零售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光是中國這樣,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情況。”

“二房東”模式亟待改革

在沈丹陽看來,自營率低、“二房東”模式成為中國商超亟待改革的問題之一。

“當前百貨業面臨嚴重同質化、利潤下降、自營率低的問題。”商務部流通司一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營率低也就是所謂的‘二房東’問題,盡管國內不少百貨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自營之路,但目前中國百貨企業的自營比例相當低,大概僅占8%不到,而在歐美日韓,其百貨企業自營商品比例超過30%,事實上,在聯營模式下,百貨企業的管理重點是商場運營,而在自營模式下,百貨企業要對消費者需求有精準的定位,并擔負起采購、商品管理、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的責任,所以在沒有電商沖擊的年代里,甩手當‘二房東’是很輕松的買賣,但現在不行了,要改革。”

“近期商務部將從三方面推動實體零售企業轉型創新。”沈丹陽透露,“一個是要推動經營模式的轉變,支持開展品牌商品聯合采購,引導零售企業提高自營比重,發展自有品牌;二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引導傳統零售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發揮實體店網點和物流的優勢,發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在線支付等融合發展模式;三是引導多業態協同發展。引導百貨店、購物中心完善業態布局,豐富餐飲、教育、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還要支持大型零售企業向社區延伸服務,大力發展社區便利店,搭載快餐簡餐、代收代繳、快遞送貨等功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雯 8月19日,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網絡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39.3%,購物中心銷售額增長13.9%,1-7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7%,對社零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9%。 “由于經營模式落后,成本持續上漲,新興業態替代、網絡購物沖擊等多因素的影響,確實有很多百貨關店現象發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直言,“現在很多百貨和零售企業是‘二房東’,自營比例非常低,商務部門要推動零售企業從‘二房東’模式向聯營等多種經營模式轉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要‘擁抱互聯網’”。 百貨行業利潤連年下滑 近期,多家上市百貨業公司中報陸續出爐,明顯特征是出現了利潤連年下滑。 蘭州民百、杭州解百、新世界、中百集團及昆百大A的半年報及預報均顯示,營業收入及凈利延續下滑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百貨行業利潤率連年下滑,原因來自受宏觀經濟放緩、電商沖擊競爭加劇以及人工、租金成本上漲等影響。雖然有一些公司的業績下滑并非經營性因素,而是由于新開商場處于培養期,無股權轉讓收益,無政府補貼等,但百貨行業的經營能力整體在下降,未來也很難改善。 沈丹陽表示,“確實是有很多百貨和零售企業關店止損的情況發生。總體上看,當前傳統零售業正處于加快變革、轉型的時期,這既是經濟結構調整和消費需求變化的直接體現,也符合零售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光是中國這樣,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情況。” “二房東”模式亟待改革 在沈丹陽看來,自營率低、“二房東”模式成為中國商超亟待改革的問題之一。 “當前百貨業面臨嚴重同質化、利潤下降、自營率低的問題。”商務部流通司一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營率低也就是所謂的‘二房東’問題,盡管國內不少百貨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自營之路,但目前中國百貨企業的自營比例相當低,大概僅占8%不到,而在歐美日韓,其百貨企業自營商品比例超過30%,事實上,在聯營模式下,百貨企業的管理重點是商場運營,而在自營模式下,百貨企業要對消費者需求有精準的定位,并擔負起采購、商品管理、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的責任,所以在沒有電商沖擊的年代里,甩手當‘二房東’是很輕松的買賣,但現在不行了,要改革。” “近期商務部將從三方面推動實體零售企業轉型創新。”沈丹陽透露,“一個是要推動經營模式的轉變,支持開展品牌商品聯合采購,引導零售企業提高自營比重,發展自有品牌;二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引導傳統零售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發揮實體店網點和物流的優勢,發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在線支付等融合發展模式;三是引導多業態協同發展。引導百貨店、購物中心完善業態布局,豐富餐飲、教育、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還要支持大型零售企業向社區延伸服務,大力發展社區便利店,搭載快餐簡餐、代收代繳、快遞送貨等功能。”
網絡零售企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