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9 01:21:03
每經編輯|作者為財經時評人
◎譚浩俊
央行公開市場18日進行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于2.5%,操作量較上周二大增1.4倍。對此,市場也迅速作出反應,以股指跳水方式表達對流動性緊張的擔憂。
此前,很多分析認為,在外匯占款出現大幅下降、匯率波動強烈、干預外匯市場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央行會在上周末出臺降準政策。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管理層似乎并沒有急著出臺降準政策的意思,而是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市場資金面平穩。
應當說,這也是近幾年來央行在緩解市場資金矛盾方面運用最多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僅能夠維護市場的資金平衡,也能夠試探市場對政策的期待程度,從而比較主動地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去向,避免頻繁降準降息給市場帶來劇烈波動。
從這個層面來看,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擴大逆回購幅度,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對市場反應的一種測試,是為了更加主動地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一旦市場在逆回購擴大后趨于穩定,資金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那么,央行就可能不再選擇降準,而是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維持市場的資金平衡。
而另一種可能是,擴大逆回購是降準的前奏。眾所周知,由于受美聯儲加息腳步加快、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股市震蕩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近一段時間以來外匯占款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加上央行為了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也就是說,市場流動性緊張已是不爭的事實,降準也是必須出臺的穩定政策。但是,考慮到廣義貨幣(M2)已經高達135萬億元,繼續降準無疑會擴大市場流動性,使M2進一步擴大。
假如降準不能有效緩解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與其連續降準,不如先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一些流動性。而且,公開市場操作釋放的流動性還容易控制。所以,此次擴大逆回購也可能是降準的前奏,最遲本周末就有可能出臺降準政策。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通過擴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觀察匯率市場的變化,并根據匯率變動確定下一步貨幣政策的走向。如果匯率市場仍然維持較大的波動幅度,央行對匯率市場的干預不能停手,那么,擴大逆回購后就必然會出臺降準政策。
而且,從目前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來看,長期資金需求的意愿明顯高于短期,公開市場操作也不可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因此,在匯率市場的變化中,降準政策出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最后一種可能,就是先擱置降準政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觀察美聯儲加息的時間。如果美聯儲明確9月份加息,那降準政策就會迅速出臺,以避免資本的進一步外流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
如果美聯儲選擇加息時間拖后,那么,就不需要再選擇降準,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滿足市場對資金的需求。
從總體上講,市場已經出現了資金緊張的問題,特別是實體經濟,會在這樣的緊張預期下出現融資更加困難、融資成本更高的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會進一步引發市場資金緊張的矛盾。
18日股市出現大幅跳水,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恐慌。如果此后兩天股市繼續下跌,也會從另一個方面促使央行加快降準政策的出臺,以穩定市場的信心。
(作者為財經時評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