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8 01:13:54
8月12日晚間,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匯發展)公布了截至2015年6月末的中期業績。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03.54億元,同比下降了3.27%;凈利潤為19.83億元,同比則是下降了9.76%。
在業界看來,雙匯發展(000895,SZ)自去年三季度以來持續地產品結構優化影響了部分產品的銷售表現,因而凈利潤下降。不過,和一季度凈利潤14.55%的下降相比,二季度單季業績降幅明顯收窄。
目前,雙匯發展正致力于從高溫肉制品向低溫肉制品轉型,盡管因行業競爭業務增速一般,但雙匯的肉制品毛利率水平已經有所上升。多家機構均認為,隨著新產品的渠道滲透力逐步加強,雙匯發展三季度收入及凈利潤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轉型推進期經營逐季向好
在這份最新出爐的中期業績報告中,筆者注意到,上半年,雙匯發展生產了高低溫肉制品75.53萬噸,屠宰生豬620.45萬頭,銷售鮮凍肉及肉制品129.56萬噸(其中:肉制品75.3萬噸、鮮凍肉54.26萬噸)。
由于受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市場消費需求不旺的影響,前述幾項數據同比均有所下滑,在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方面的表現亦是如此。不過,分季度看,雙匯發展一季度利潤同比下降,二季度利潤同比降幅收窄、環比則是增長。
在機構看來,這樣的業績“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其指出,因公司自去年三季度以來為優化產品結構而影響了部分產品的銷售表現,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自此持續下降。
去年,雙匯開始執行其在市場深耕30周年后的新經營戰略:調結構、擴網絡、促轉型、上規模。此后,其展開了深度轉型,不僅僅是產品的簡單升級,而是配合包裝設計、營銷策劃、渠道建設、終端銷售等對整個品牌形象的提升,肉制品將從定位“休閑”擴充到“進家庭、上餐桌”。
轉型的效果已經初現,今年二季度單季,雙匯發展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環比提升了15.33%,同比降幅也明顯收窄,業界因此表示看好公司下半年業績改善的預期兌現。
雙匯發展向外界指出,公司上半年經營逐季向好,原因在于六個方面:全力以赴推新品、精耕細作擴網絡、順勢而為控成本、全面創新增效益、嚴抓質量保安全以及推進項目促發展。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雙匯新品開發取得突破,先后推出兩批肉制品和生鮮品的新產品,實現了新品、新裝、新口味,為市場開拓注入了新活力。網絡布局上,在積極拓渠道、擴網絡、抓住時機搶占終端策略的指引下,其生鮮品新增網點2千多個,肉制品新增網點6萬多個,截至6月末,兩大主業網點近80萬個。
開源僅是一方面。上半年,雙匯發展抓住了雞肉及主要大宗物資價格走低的有利行情,積極運作降成本,同時充分發揮了中美協同效應平抑成本,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經營。
盡管是老牌企業,雙匯在創新上的動作一直未有間斷。通過工藝技術創新、生產流程創新、市場營銷創新等措施控費用、提勞效、增收益,助力企業應對經濟新常態。
值得一提的是,雙匯5000萬只肉雞產業化新項目已全面投產,受此利好,其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布局亦更加完善。
五方面發力份額有望再提升
目前,雙匯發展正致力于從高溫肉制品向低溫肉制品轉型,而近兩年,低溫肉制品的行業競爭形勢加劇,且目前業務增速也一般,因此影響了公司在肉制品業務上的表現。但值得一提的是,雙匯發展肉制品的毛利率水平比上年同期提升了3.02個百分點至29.43%。
機構認為,考慮到雙匯今年上半年加大了新品的全國推廣力度,二季度銷售費用較一季度環比增長了19.89%,導致單季度凈利率壓力仍然較大。但預計隨著新產品的渠道滲透力逐步加強,三季度收入及凈利潤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業績的負面影響或已被充分反映,最壞的時期已過,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預期向好。”
雙匯發展方面指出,下半年,其將繼續堅持“調結構、擴網絡、促轉型、上規模”的經營戰略,加快新品推廣、網絡開發力度,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營銷創新等措施,順應經濟企穩回升的有利形勢,適應消費不斷升級的新要求,搶抓旺季實現規模提升。
為此,雙匯將在五方面發力。首先即是調整結構創造新需求。根據規劃,雙匯將進一步加大市場調研、做好市場信息溝通,大力研發推廣新產品,實現產品結構升級調整,打造銷量增長的新引擎。目前,雙匯每年可以開發新產品100多個品種、規格,每年新產品銷量不低于當年肉制品銷量的10%。今年上半年,其于研發上的投入又增長了15.90%至2.21億元。“隨著業務改革不斷推進,雙匯產品結構老化的問題將慢慢得到解決,進口肉替代、新品占比提升推動噸均利潤提升的趨勢將延續。”分析人士如此評價。
渠道革命仍舊是雙匯的發展重點。其表示,下半年將加快網絡建設,精耕細作“大小商超、大小餐飲、學校團購、批發農貿、自建渠道、電商渠道、軍隊機關”等七大渠道,通過渠道全面滲透,尋找市場新增量。
此外,雙匯還將繼續在創新營銷樹立新形象、科學采購確保低成本、優化流程堅持降費用這三個方面發力。“公司將通過與專業營銷機構的合作,注入新概念、打造新產品、滿足新需求、展示新形象,讓新營銷助力新品上量,用新理念激活市場需求。”雙匯發展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