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4 01:54:26
◎余豐慧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繼本周二(8月11日)、周三(8月12日)分別大貶1136個基點(跌幅近2%)和1000余點(跌幅1.6%)后,昨日(8月13日)開盤再次大貶704點至6.4010,跌幅1.112%;上日中間價報6.3306,收報6.3870(8月13日國家外匯交易中心)。
11日、12日短短兩天人民幣匯率貶值接近4%,貶值的幅度和速度,在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質疑人民幣是否進入貶值通道,人民幣是否可能出現失控性大貶值風險,甚至懷疑中國央行是否有能力穩定匯率的聲音開始出現了。
昨日,人民幣中間價再次貶值700點,連續三天大幅貶值,必將使得這種聲音更加強烈,這不免引發國際國內市場、投資人甚至決策層的擔憂。這種擔憂情緒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和消除,可能造成匯率市場恐慌性情緒蔓延,無論對市場平穩發展,還是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市場都將帶來較大傷害。
歷史上,匯率動蕩或者匯率體制崩盤導致的經濟災難性后果屢見不鮮。南美一些國家匯率體制崩盤造成經濟長期低迷,失業率攀升,多年難以恢復元氣。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得泰銖匯率崩盤給東南亞國家帶來了至今無法抹去的恐懼陰影。就是發達國家的英國匯率體制也遭受過沖擊,各方面影響都非常之大。
那么,人民幣匯率已經連續大貶三天,中國央行是否有能力控制穩定住匯率呢?回答是十分肯定的。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速仍然保持在7%左右,在世界上都是較高的。這個經濟體量是匯率穩定的根本性基礎。同時,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中國商品貿易順差還在延續,外匯增加的基礎仍很牢固。
除了上述這些根本性、基礎性宏觀面強大支撐外,就外匯體制本身來說,最少在三個方面使得央行完全有能力穩定住匯率。
首先,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具體是,目前圍繞中間價上下浮動2%。這就決定了不可能出現無序、無管理、無控制、無底線的貶值情況,波動是漸進、可控的。
其次,人民幣資本項目尚不能完全自由流動,這徹底消除了匯率崩盤的可能性。匯率崩盤一般是,該國該地區實行固定匯率制,本國本地區貨幣盯住一種或者幾種貨幣形成匯率,一般是與美元固定掛鉤。在這個前提下,又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流動。這種外匯體制最容易導致匯率崩盤。因為,一旦本國貨幣大幅度貶值,將導致資本大幅度流出,央行必須釋放美元等外匯。而資本外逃又造成貨幣繼續貶值,很快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惡性循環下,如果該國外匯儲備有限,將很快被耗盡,最終導致固定匯率制迅速崩盤。
而匯率不穩的關鍵因素在于兩點:一是該國貨幣完全自由兌換,資本完全自由進出;二是該國外匯儲備有限,而又實行貨幣資本自由流動。目前人民幣尚沒有實現自由兌換,資本流出將會受到一定限制,這就決定了沖垮有管理的匯率機制的可能性較小。
最后,也是最大、最根本性的實力就是我國擁有接近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全球央行中最高的。其穩定短中期匯率走勢的能力遠遠超過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
目前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和流動,退一步說,就是實現了人民幣自由兌換和流動,高達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絕對能夠應對由于人民幣短期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帶來的沖擊和壓力。
一方面,對中國穩定住人民幣匯率能力不必有任何質疑;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是中國推進外匯體制市場化改革的最佳機會,也是最穩妥、最安全的時機。這種機會稍縱即逝,一定要緊緊抓住,大力度推進改革,絕不能坐失良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