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農業信貸擔保體系3年內將覆蓋全國

2015-08-04 02:14:40

 每經編輯|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財政對農業的傾斜力度還在不斷加大。

昨日(8月3日),財政部網站發布了《關于支持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通過貸款貼息、先建后補、股權投資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內容。

同時,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印發了《關于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著力促進實現財政金融協同支農,破解制約農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新常態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部門指出,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覆蓋全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框架。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我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不僅有必要,而且已經具備條件。

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表示,1991年,中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達到歷史最高點,當年是3.9億勞動力從事第一產業,占到整個勞動力的60%。2013年,從事農業或者第一產業的勞動力下降到2.4億,占整個一、二、三產業勞動力的比例是31.4%,這就是分工分業在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之下,大量的勞動力出去了,有了形成規模經營的條件和基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財政部明確要加大對適度規模經營的資金扶持力度。具體措施包括:中央財政安排的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資金、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等扶持農業生產類資金,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成效好的省份重點傾斜,加大績效獎勵力度等。《意見》要求,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在安排上述資金時,要將資金的增量部分和績效獎勵部分主要用于支持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支持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科技與裝備水平等。中央財政安排一部分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圍繞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支持探索農業發展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

按照規劃,政府將探索安排一部分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引導各地統籌安排相關涉農資金,專門用于解決適度規模經營面臨的突出問題。

財政部表示,將著力促進新型經營主體提升適度規模經營能力,包括推動財政支農項目與新型經營主體有效對接。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將更多的財政支農項目交由新型經營主體承接。

張紅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中,特別是在商品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起到了支撐和保障作用,我們在規模經營的發展過程中要高度關注新型經營主體的培養。

農業信貸擔保成突破口

《意見》明確,今明兩年,各地要把中央財政安排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資金投入主要放在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特別是糧食主產省和農業大省要在這方面實現突破,初步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同時,穩妥建立市縣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適時組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機構。

財政部、農業部和銀監會三部門還要求,各地在組建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過程中,既要積極,又要穩妥,致力于切實降低農業信貸風險和成本,細化政策措施,為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可持續運營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河北秦皇島種糧大戶馮千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相關規定,農民自身經過確權的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可以用作抵押貸款,但因為土地是流轉過來的,沒有承包經營權證,土地上的農業設施也不能作為抵押貸款。他說,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風險很難防控,這導致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慎之又慎。

河北一家商業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農業分散經營和高風險性,制約了一些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向;農村金融機構信貸員隊伍超負荷運轉,也限制了其對農戶貸款的支持力度;農村的信用環境差和資金需求日趨多元化,使得信貸管理體制亟須改變。

他認為,農業信貸擔保還是要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且可以探索允許流轉承包地、荒山、水面、灘涂、地上無證建筑物、多年生經濟作物作價抵押,以擔保公司業務的杠桿效應來撬動銀行貸款資金。

三部門還明確,要突出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政策性、獨立性和專注性,堅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優先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