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4 02:14:22
為期4天的新一輪“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日前黯然落幕,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協議再次落空。美國輿論認為,這等同于美國亞太戰略受到沖擊。
在商言商,受挫的TPP談判原本可以在更高層面上具備更大包容性,邀請具有代表性的亞太新興大國參與,從而有潛力發展成為亞太自貿安排的一個新模板。美國只有拋棄狹隘的排他言行,正視亞太各國高度依存的現狀,才能消除該協議引發的割裂傾向,也更有益于亞太的繁榮發展。
編 |者 |按
◎栗施路
7月31日,新一輪“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正式閉幕。
由于美國、加拿大、日本等12個國家在關鍵條款上未達成協議,可能需要8月底重啟談判。如8月仍未達成協議,談判進程有可能會被擱置至少一到兩年。
雖然TPP是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但是美國一直在這次談判中占主導地位。這是美國聚集其他西方國家打著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旗號,實行區域貿易保護主義,并形成國際經濟牽制力量。
均衡各方利益是TPP難以達成共識的原因。TPP協定中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日本首先挑起利益沖突。美國要求日本放開大米等農產品市場,而日本則要求美國放開汽車零部件市場。其他國家在新藥數據保護期問題上的對立讓TPP共識更是雪上加霜。
對中國來說,TPP未達成協議是一大利好消息。因為TPP協議達成后將加劇貿易轉移效應,導致中國出口總量的大幅下滑,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產業轉型。貿易轉移效應是指關稅同盟國把原來從同盟外非成員國低成本生產的產品進口,轉換為從同盟內成員國高成本生產的產品進口,從而發生了貿易轉移,是一種福利損失。
由于TPP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原本占據價格優勢的中國出口商品將被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生產的類似產品取代,使中國的外貿出口環境迅速惡化,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負面效應相當明顯。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預計,若TPP協議達成,中國的出口總量將下降約1.2%。另外,印度、孟加拉國、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其他亞投行成員國的紡織業等行業貿易與投資也將受創。
對于美日來說,“經濟北約”TPP已經宣告階段性失敗。TPP是奧巴馬政府力推的項目,也是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增長戰略核心,這次談判無果對于兩國信心都是沉重的打擊。由于此次TPP的協定談判未果,今后該談判能否完成將受到美國、加拿大、日本即將開始的大選的影響。
美國方面,奧巴馬政府曾計劃盡快完成TPP談判,并在年底之前將TPP協定送交美國國會批準。由于美國總統在簽署貿易協定之前,還需要提前至少90天通知國會,TPP談判完成時間延后意味著美國國會對TPP協定的審議程序很可能會拖到2016年初,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總統選舉初選階段選情的影響。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資深顧問歐內斯特·鮑爾說,如果美國國會不能在2016年一季度之前批準TPP協定,那么奧巴馬政府任內批準TPP協定的希望就會很渺茫。
加拿大今年10月面臨聯邦大選,政府不可能在奶制品市場方面妥協。這也將導致美日等國不愿意在糖、大米等敏感農產品市場準入談判方面作出讓步。
另一方面,日本自民黨內對于安倍的改革計劃已經開始失去信心,很可能會影響到2016年的日本參議院選舉,從而影響到國會對TPP的批準。
(作者為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成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