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發行主體擴至102家 大額存單利率料難走高

2015-07-31 00:49:5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昨日(7月3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出通知,決定擴大大額存單發行主體范圍。通知稱,自大額存單產品推出以來,發行進展順利,市場反應良好,為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決定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核心成員擴大到基礎成員中的全國性金融機構和具有同業存單發行經驗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及外資銀行,機構個數由目前的9家擴大至102家。

今年6月中旬,9家銀行發行了首批大額存單產品,至今已有月余,一家中型股份制銀行北京地區一支行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個月首批產品發行時,正是股市最火的時候,產品賣得其實不怎么樣。”

首批產品表現平淡

6月15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9家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核心成員發行了首批大額存單。

9家銀行此次推出的大額存單產品期限均分為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個人大額存單起點金額為30萬元,機構投資人認購的大額存單起點金額為1000萬元。9家銀行均采取固定利率模式。包括四大行內的部分銀行,12個月的大額存單產品的利率為3.15%,為同期限央行存款基準利率的1.4倍。

不過,無論是收益水平還是流動性,首批大額存單的表現較為平淡,未現搶購熱潮。首批產品普遍選擇在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40%,與當前銀行理財5%左右的預期收益對比,大額定單的收益偏低。

與此同時,銀行無心“高息攬儲”的原因,一方面是伴隨著央行幾次降息降準,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縮小了存款利率上浮的區間;另一方面,第一批中幾家大型銀行的存款基礎較好,沒有做高利息的動力。

以中國銀行為例,6月28日央行再度降息后,其在7月1日起發行的第二期大額存單產品,1年期產品的年化利率為2.8%,較第一期的3.15%更低。第二期產品開始發售至7月30日,仍未顯示“已售罄”,其預告在8月1日起發行的第三期大額存單產品,產品期限更加豐富,增加了9個月、18個月、2年、3年期限的產品,一年期產品年化利率依然為2.8%,3年期產品年化利率達到4.55%,基本與一些期限在30~60天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平。

上述銀行人士認為,銀行在設計大額存單產品時,并不鼓勵提前支取,而轉讓的平臺和機制尚未建立,對個人來說沒什么套利的空間;同時,對企業來說,因為其具有可質押的作用,在用途上跟本票類似,并無特別之處。

城商行或有動力提高收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加入大額存單發行主體的機構中,包括全國性金融機構有10家(如光大、民生、平安等銀行),城市商業銀行43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37家,外資行3家。

上述銀行人士認為,新加入的機構中,城商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占比較大,相對大銀行來說,這些機構或有動力提供更高的收益,但考慮到當前的流動性整體寬松,收益也不會有很高幅度的提升。

普益財富研究員鐘鴻銳在日前發布的一份研報中稱,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額存單的收益率都將維持在低位,甚至有繼續降低的可能,最后其收益可能會與同期定存利率相當接近。

該研報給出的理由是,我國目前流動性持續寬松的局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后續可能的降息降準還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并拉低市場整體利率;逆回購重啟進一步補充市場所需的流動性;大額存單交易平臺搭建完畢之后,其轉讓功能將真正實現,進一步提高大額存單的流動性,同時也會導致其流動性溢價消失;75%存貸比要求的取消,將進一步熨平銀行此前面臨的月末效應;此外,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速迅猛,銀行仍將主動收縮信貸規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