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上汽榮威950提速“藍芯”戰略 自主品牌B級轎車突圍見效

2015-07-16 00:52: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冒詩陽    

◎每經記者 冒詩陽

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上市的榮威950 1.8T,將是上汽乘用車向B級轎車市場的又一次沖擊,而在上汽“芯動戰略”發布的背景下,這一次沖擊對于上汽來說將被賦予更多意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與老款榮威950所采用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同,新一代榮威950將搭配上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藍芯”系列動力總成,按照上汽的規劃,這一系列歷時多年研發的動力系統,被上汽視作今后的核心競爭力。

在6月乘用車銷量罕見下滑1%的背景下,轎車市場的銷售環境越發艱難,而自主品牌對B級車的探索也就更有意義。其實,除上汽外,包括吉利、廣汽等自主品牌車企也在近期不斷強化B級轎車產品布局。在轎車市場銷量“失守”的情況下,自主品牌在B級車的突圍已經初見成效。

推B級拳頭產品提高影響力

“榮威950 1.8T是上汽‘藍芯’戰略的代表作。”上汽乘用車榮威品牌市場運營部高級經理榮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款車將是上汽乘用車旗下目前最高端的車型之一。

實際上,就在不久前的6月29日,上汽乘用車正式對外發布了“芯動戰略”,包括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綠芯”戰略和傳統汽油車的“藍芯”戰略,計劃在未來兩年中密集推出13款新車。

而榮威950 1.8T就是“藍芯”戰略的組成部分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按照這一戰略,上汽乘用車旗下產品將在2018年前降低7%的整車油耗,而“藍芯”動力總成將陸續應用到榮威和MG名爵旗下的多款車型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名爵已在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推出A級轎車名爵銳行和緊湊SUV名爵瑞騰。而榮威950有望成為上汽榮威品牌首款搭載“藍芯”技術的車型,也是上汽旗下首款搭載這一動力總成的B級車。“榮威品牌更偏向于公商務用車。”上汽乘用車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這款車最初的定位,將針對國內公商務市場,這與名爵年輕、活潑的定位形成差異化。

同時,分析認為,上汽也希望通過投放B級轎車“拳頭產品”提高上汽自主品牌的影響力,并對“藍芯”技術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的統計,今年5月,狹義乘用車平均排量為1.78L。“乘用車市場的主流消費區間還是1.8L排量左右的產品。”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向記者表示,因此在這一區間的產品更容易獲得關注。

自主品牌B級車迎窗口期

然而,在轎車市場和自主品牌轎車銷量雙雙下滑的今年,榮威950新產品的推出在銷量上仍被認為具有較高的挑戰。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轎車市場銷量578.9萬輛,同比下滑5.9%。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量124.34萬輛,同比下降10.6%。

即便如此,不只是上汽,去年開始不少國內自主品牌均開始向B級轎車市場發起沖擊。包括去年底上市的廣汽傳祺GA6、今年4月上市的吉利博瑞GC9和6月上市的力帆820。此外,江淮瑞風A6、海馬M6等產品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此前,自主品牌在B級轎車市場仍處于集體沉默的狀態。在2014年B級轎車(非豪華品牌)192萬輛的銷量中,自主品牌B級車的銷量只占到了7萬多輛,市場份額不及4%。去年的自主陣營中,銷量排名第一的B級車是一汽奔騰B70,其全年銷量也僅為2.26萬輛,月平均銷量僅為1800多輛。

而今年前6月,自主品牌B級車迎來一個窗口期。一汽奔騰B70上半年銷量1.2萬輛,同比增長107.9%,傳祺GA6銷量為6839輛,即使是4月份剛上市的吉利博瑞,其銷量也完成了5783輛,沖破了自主B級車月銷量2000輛的瓶頸,并呈現持續上漲的態勢。

實際上,在今年上半年的轎車市場中,B級車已經成為表現相對較好的市場。根據乘聯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轎車市場較為集中的A0級轎車市場銷量僅為85萬輛,同比下滑14%;A00級轎車市場銷量更是下滑32%至13.9萬輛;另外,A級轎車市場也下滑5%至355.8萬輛。

相比之下,B級轎車市場則僅出現1%的下滑,總銷量107.1萬輛。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打B級車市場區間,既可以提升品牌,又成為自主品牌未來穩固轎車銷量的切實需求。“自主品牌向上發展需要產品的支撐。”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向B級車布局能讓自主品牌在轎車領域有相對完備的產品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