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6 00:51:19
在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會議決定要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便利化,為外貿企業減負助力,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外貿“穩增長”舉措再加碼,“便利化、自由化”兩翼發力。
在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會議決定要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便利化,為外貿企業減負助力,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會議提出,將從大力提高口岸通關效率、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及進口貼息政策支持范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等業務、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大力支持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等六方面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啟動
作為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經驗之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模式獲得高層重視。
會議提出,要大力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推動全國一體化通關,加快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在沿海各口岸開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提高國際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即指企業只和一個?“窗口”打交道,實質上就是對于貿易和運輸企業,只要通過一點接入一個信息平臺,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標準化單證和電子信息,監管部門處理狀態(結果)通過單一平臺反饋給申報人。
要實現“單一窗口”,就意味著各個口岸管理相關單位之間需要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這不僅可以減少申報單證的重復錄入和數據信息的差錯,降低貿易和運輸企業的綜合物流成本,而且恰恰是提高政府部門監管效能的有效切入點與重要嘗試。
事實上,縱觀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外貿“穩增長”的歷次重大舉措,口岸通關便利化都被放在重要位置。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認為,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推動全國一體化通關,可大大減少外貿企業進出口審批環節,提高企業的效率,有利于為企業降低成本。
新型外貿業態獲扶持
僅僅在兩年前,如果是“海淘”一族,總免不了感受那種千挑萬選防受騙、付款后又心驚膽戰直到收貨的經歷。而現在,隨著跨境電商的崛起,消費者只需要打開手機APP,便可快速、便捷、安全地選購海外商品。
而越來越普及、走近消費者的跨境電商,即屬于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提出要“大力扶持”的外貿新型商業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截至目前為止已有湖南等多地發文推動外貿競爭新優勢,其中,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成為多地力推的創新主角,通過發展本地跨境電商平臺,支持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國際市場。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內容,作為扶持新型外貿業態發展的重要步驟,還將擴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據了解,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是指在經認定的市場集聚區采購商品、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采購地辦理出口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進一步簡化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增值稅征、退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通關便利。市場采購貿易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共享式的商貿流通和對外貿易大平臺,構筑了對接國際市場的便利通道。
自2013年4月18日,國家八部委聯合發文,同意在義烏正式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以來,全國已有2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依托義烏市場參與國際貿易,帶動了1000萬以上人員的就業。目前我國的市場采購貿易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福建、北京、新疆等沿海和內陸邊境地區的專業市場,其中以義烏市場最具代表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