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0 01:06:30
CPI漲幅已連續10個月低于2%。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CPI漲幅已連續10個月低于2%。
昨日(7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
另一邊,工業通縮壓力不減反增,2015年6月,PPI同比下降4.8%,跌幅比5月擴大0.2個百分點。
盡管大家都判斷下半年物價水平將會高于上半年,但穩增長的任務顯然更重一些。比如,澳新銀行報告稱,由于通縮風險持續升高和股市大跌影響市場情緒,中國將進一步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增長。
CPI連續10個月低于2%
6月單月同比1.4%的增幅要比5月數據高出0.2個百分點,但今年以來,單月CPI增幅始終低于1.5%,CPI也已經連續10個月在2%之下,遠遜于3%的政府控制目標。
而七大類非食品價格四漲二降一平,漲跌幅在-0.1%至1.7%之間。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說,從同比看,6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對比基數較低。食品價格上漲1.9%,其中鮮菜和豬肉價格上漲較多,漲幅分別為11.4%和7.0%;蛋、鮮果和羊肉價格則有所下降。
除食品外,非食品價格上漲1.2%,其中掛號診療費、家庭服務、學前教育等服務價格漲幅在5.6%至11.3%之間,煙草受政策性因素影響價格上漲6.7%。
環比看,6月份食品價格下降0.1%,非食品價格上漲0.1%,走勢較為平穩。
另一方面,工業品通縮局面并不樂觀,6月PPI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余秋梅說,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升轉降,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價格由上月的環比上漲轉為本月分別下降0.2%、0.2%和1.8%;二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價格環比下降2.1%,比上月降幅擴大0.7個百分點。
而同比上,6月份PPI同比下降4.8%,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下半年生豬價格將上揚?
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CPI預期保持平穩,有一個先減后升的走勢,總體保持低位運行,但下半年將呈小幅上升的態勢,預期全年CPI保持在2%左右。
這也是多數機構的一致預期,豬肉價格最有可能領漲CPI。有產業最新監測數據整理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外三元生豬價格先跌后觸底大幅反彈,1月1日國內外三元生豬均價為13.35元/公斤,6月30日國內生豬價格為15.68元/公斤,上半年國內生豬價格上漲17.45% 生意社生豬產品分析師李文旭表示,存欄量大幅下降,市場豬源趨緊,養殖成本下降,諸多利好提振,國內生豬價格持續漲勢。李文旭預計,下半年國內生豬價格繼續維持小幅上漲態勢,9月雙節提振下,預計國內生豬價格將上漲至16.2元/公斤,下半年國內生豬價格或將進入新一輪豬周期。
華泰證券報告分析說,一方面,由于母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還在持續下降;另一方面,隨著餐飲業收入增速逐漸恢復常態,豬肉價格上漲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報告指出,由于2014年7-8月豬肉價格基數較高,2014年9-12月豬肉價格逐漸下跌,因此,豬周期對CPI的影響在7-8月會比較小,9-12月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貨幣寬松政策可能性大
雖然CPI預期會漲,但物價數據依然能夠支撐未來貨幣政策向寬松調整的空間。
澳洲銀行報告稱,過去一個月,由于鋼鐵和石化品價格下降,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降,這也意味著國內需求疲軟。PPI通縮持續也意味著產能過剩仍是經濟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去杠桿化的過程仍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該機構認為,未來兩個季度的PPI難以轉正。
招商證券報告認為,全面降準效果不如以前,央行后期或更為強調利率工具的使用。
在其看來,我國目前持續低迷的PPI及CPI指數,均給利率工具帶來更大調控空間,并且最近一次降息之后,央行沒有如以前一樣放開存款利率工具上限,說明未來利率工具仍有繼續使用的可能。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三季度將再次降息,2015年下半年還有兩次降準。部分原因在于上述關于經濟增長的顧慮,尤其是高于預期的財政負擔,主要受土地出讓金大幅減少影響。
他說,預期CPI在未來1到2個月內將維持在當前低位,這就為三季度進一步下調0.25個百分點政策利率以穩定增長前景提供了空間。
摩根大通重新評估貨幣政策操作的另一個原因與股市相關。朱海斌說,貨幣政策操作在金融穩定方面的考量顯示出相比定向寬松,未來可能更傾向于采用傳統寬松政策,如降息和降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